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全球孔院 -> 正文

佐治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论坛

发布时间:2015-05-08  新闻来源:孔院工作处 

  5月5日,佐治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挑战与机遇的中美对话”,为卡特中心和上海社科院联合举办的有关的中国研究的世界论坛拉开了序幕。佐治亚州立大学马沛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前副校长杨慧林教授、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教授,参加世界论坛的嘉宾以及佐治亚州立大学众多知名教授共100多位来自中美两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出席了论坛并参与对话,分享各自的思想观点。佐治亚州立大学副校长、孔子学院院长刘骏博士主持了这次论坛。

  马沛柯校长的发言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多个相关议题展开。他根据佐治亚州立大学教育改革经验,阐释了如何运用数据库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的问题。他认为,利用数据库的预测分析功能可以帮助大学及时跟踪学生的进步,并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运用这一方法,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学生毕业率和进步幅度显著提升。数据库还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利用海外留学的机会,而这些机会从前往往被学生错过。如果一个学生从来没有留学经历,那么海外留学是他最具有创新意义的一段经历。

  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阐释了教育的国际化和跨文化理解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兼容并蓄的综合教育。孔子的“六艺”集中荟萃了当时的学术知识和成就,构成中国文化的基础。他指出,中美两国都是文化资源多元化的国家,需要更多地了解对方、了解他国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自身。国际化的本质在于“相互性”,需要双向而不是单向了解。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学好掌握外语才能更好地了解外来文化。最后,他引用英美同行的观点,阐释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价值。

  刘骏副校长以其雄辩敏锐的口才和幽默生动的语言主持了中美听众对话环节,中美两国众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纷纷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如何激发学生对其他文化和外语的兴趣,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学校,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在场学者的热烈讨论。此外还有些问题涉及到学者教授如何合作撰写双语教材的课题。晚餐招待期间,讨论和对话仍然继续,切磋和碰撞交流激发出不少灵感和创意,提前分享了次日召开的“中国研究世界论坛”的相关思想观点和研究成果。

 

论坛图片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