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新试点、新模式、新活力——专访绿畅公共自行车公司韩永刚经理

发布日期:2011-07-16  作者:红十字会 肖宇 点击量:

北京是较早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计划的城市之一,在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公共自行车租赁市场曾达到顶峰。但时隔3年,公共自行车租赁市场却遇到了诸多问题:租赁公司经营困难,租赁车辆破损丢失,租赁网点更是形同虚设、无人问津。

经过了几天来的走访与调研,我校“赴海淀调研公共自行车使用现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八名成员已经走遍了海淀区大大小小近4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这些站点隶属于贝科蓝图、甲乙木、方舟等公司。然而,据原负责公共自行车管理的几个报刊亭老板介绍,随着这些公司的入不敷出,海淀的公共自行车站点早已在去年上半年全部消失,许多自行车锈迹斑斑,成片的锁在一起,变成了一堆废铁,场景令人惋惜。

公共自行车绿色环保又低碳健身,既能缓解交通拥堵更能方便市民出行。听起来就是一件好事,何况在人口众多,交通拥挤的北京更是具有庞大的市场,可是搞了这么多年却一直没能持续发展下去,对此,政府和企业一直都在摸索和反思,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可行的经营模式。此次,调研团队来到亦庄经济开发区新建的公共自行车试点进行考察,同时采访了负责该项目的北京绿畅公司运营部经理韩永刚先生。

韩经理是北京市公共自行车行业的资深人士,他告诉我们,“北京市最早的公共自行车的启动是2005年,我是第一批工作团队的成员。”韩经理曾参与过多个公共自行车公司的运营,谈到前几家公司失败的案例时,他指出,“当时有各种局限性和环境特点,前几家公司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资金问题一直存在。从2005年到现在,公共自行车租赁行业一直是入不敷出,有这么多公司走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今年北京两会上,市政协委员连玉明提交了关于“加快自行车租赁网点建设”的提案。北京市运管局指出,拟选取综合商务区、文保区、重点新城等城区,以地铁线区段及周边3公里为试点运营区域,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试点;制定全市统一的网点建设标准、运营服务标准、形象标准。未来,公共自行车将在城六区内通存通取;郊区每个区内通存通取。

韩经理说,“政府对这个项目很重视”,亦庄搭建了一个支持公租自行车项目的发展平台;委托该区域内一家国企来支撑这个项目,承担运营费;由专业的团队负责经营,绿畅公司项目所得费用包括押金、租金及广告收入并不归账,都交给对方。“这种良性循环形成之后,公共自行车不就有了新的生命吗?”

几年来从事公共自行车租赁行业的经验使他对公共自行车的概念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他将公共自行车定义为86个字: “公共自行车,是指自行车这一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交通工具,经过专业的连锁机构提供的通存通取服务转变成公共交通工具。在中心街区和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公共自行车将为任何一个想骑车的人提供便利。”

仔细品读韩经理对公共自行车的解读,通篇围绕着“便民”这一核心,公共自行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单单是一个企业行为,更应该是一项公益事业。而由政府主导的“亦庄模式”正开创了公共自行车行业全新的发展方向,从目前来讲,这种经营模式规避了之前中遇到的网点覆盖密度不高,政府参与较少,企业之间“各自为战”,单车不能通存通取,各企业通过定价等方式鼓励长时间租用,不利于单车周转等问题。

亦庄公共自行车试点正在运营中,新的模式给公共自行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试点可预见的发展前景还很乐观,如果亦庄模式能够成功并推广,相信将给北京市“绿色出行”带来积极的改变。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