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语言为桥 文化为帆——2018“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在北京语言大学闭幕

发布时间:2018-11-13  新闻来源:孔子学院事业部 

11月9日下午,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与美国大学理事会共同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2018“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楼礼堂圆满落幕。

出席本次闭幕仪式的嘉宾有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静炜女士、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交流处处长滕连帅先生、美国大学理事会副主席Linda Liu女士、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先生、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先生、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主任程娟女士、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院长邢红兵先生、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山花女士、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教师培训中心/孔子学院事业部主任陈丽霞女士,以及来自重庆、广东、山东、黑龙江、天津、河南省代表。闭幕式上,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交流处处长滕连帅先生和美国大学理事会中国语言和文化项目主任戴静山先生分别主持致辞和分组报告环节。

深化人文交流 推动中美合作

刘利校长致辞

刘利校长致辞

刘利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北京语言大学作为国内唯一一所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育和中国文化教育的国际型大学,多次承办赴美孔子学院志愿者岗前和岗中的培训工作,助力美国汉语教学;同时依托孔子学院平台与美国大学理事会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建立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语言教育研究、汉语教材研究等各类深度合作项目,促进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刘利校长谈到,青年是中美关系的未来,北京语言大学努力加强与美国孔子学院合作,开展传媒,商业等领域的青年领袖来华研修项目和美国精英来华短期研修项目,同时北语代表团还应邀访问密苏里州,并与哈佛大学共同创建哈佛北京书院,加强中美青年的理解与交流。刘利校长表示,以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人文交流,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交流文明互建的深刻力量,未来北京语言大学将携手美国教育界共同推动汉语人才的培养及针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教学;拓展交流方式,不断深化中美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合作,建立中美教育重点项目的合作。北京语言大学与美国教育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未来北语将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促进双方在汉语教学、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方面的合作。

促文明互鉴 构文明包容

静炜副主任

静炜副主任讲话

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静炜女士在讲话中表示,这是她第七次参加汉语桥的闭幕式。这个项目由汉办和大理会合作12年,邀请了近六千位大学、中学,小学的美国校长到中国来,她非常赞赏北京语言大学的精心筹划和出色的组织工作,十分期待与到访中国各地中小学考察的美国团员分享考察故事与体会。谈及文化差异,静炜副主任表示,尽管大家来自两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大家都在努力为下一代提供更多了解世界的机会,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有多样的文化、宗族,并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携手探讨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共性的挑战和问题。她表示十分高兴与大学理事会一起,为几千位的中美两国教育工作者搭建相互了解的平台。静炜副主任提到,本次活动在不同省份、学校、学生、老师、校长之间开展交流和对话,这为将来开展中美校际交流和人员往来打开了大门。

推动文化交流 构建国际合作

Linda Liu女士发言

Linda Liu女士发言

美国大学理事会副主席Linda Liu女士在讲话中表示这次活动让她受益良多,这次经历使她更深的了解了中国文化历史以及这个国家对于教育是多么的重视,她感谢大学理事会过去十年与汉办的合作。她表示语言交流和跨文化交际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今后大理会还将不断地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她对北京语言大学所做的一切项目准备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虽然这次中国之旅即将结束,但这只是我们友谊的开始,今后双方还要加强彼此联系,并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分享报告环节,访问团代表向大家介绍了分6组赴黑龙江、天津、山东、河南、重庆和广东进行调研的成果。

黑龙江——最冷的地方有最“热”的文化

黑龙江组代表发言_Fotor

黑龙江组代表发言

黑龙江省代表谈到,黑龙江是中国最冷的省份,出发前大家很担心那里的天气,但是到达哈尔滨后天气的寒冷马上被人们的热情所溶化,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谈及对哈尔滨的印象,他表示这里富有异域风情的建筑让他耳目一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融碰撞让这座城市丰富多彩他饶有兴致地谈到哈尔滨的很多昵称,比如冰城、音乐之城。他表示在中小学进行考察的时候,发现这里的人们很重视教育,打破了之前对于中国只有应试教育的偏见。

广州——温暖地方的温暖文化

 

广州组代表发言_Fotor

广州组代表发言

广州组的成员表示温暖的广州让他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他表示在此次参观广州的中小学中,他们一共签署了17个谅解备忘录,在这里与学生老师的交往,与他们进行教育和文化上的交流对于大家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经历。随后,广州代表列举了广州的美食和美景,并表示他们参观了很多广东的风景名胜品尝了当地的美食,这让他们真正的用视觉和听觉了解了这个城市的过去与当下。

河南——在文明发源地感受中国文化

河南组代表发言_Fotor

河南组代表发言

作为华夏文化的发源地,河南组的代表表示此次去河南真正让他们感受到了正统的中国文化,这是一次美妙的旅程,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但一颗热爱文化的心是相通的。河南组代表表示,此次访问了河南有名的少林寺,深刻感受了中华武术的魅力;同时,最有意义的是与河南当地学校的老师学生和校长就教育问题开展对话,他认为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教育系统非常完善,学生拥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视野令人赞赏。

天津——人文交流拉近你我

天津组代表发言

天津组代表发言

天津组代表谈到,本次考察他们实地探访了很多学校,大则几千人,小则几百人。不论大小,他们都从学校的教务系统设置和教学工具和教学建筑上感受到了天津这座城市的教学特点,了解了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随后,该组五个成员上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们纷纷表示从他们接触过的孩子们身上看到了一种活力与热情,看到青年一代对于未来合作发展的希冀。

重庆——体验文化 认识中国

重庆组代表发言

重庆组代表发言

重庆组代表首先向现场嘉宾传达了来自美国最大学区弗罗里达的问候。随后,他与与会嘉宾分享了一首来自中国西部诗人张浩的诗《海港的形状》,他表示在重庆考察的每一个学校,接触的每一个让都让大家切实地感受到了中国,体验到了中西文化的和而不同。他表示在重庆的学校看到了孩子们对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执着。

山东——深化人文交流 推进教育合作

山东组代表发言_Fotor

山东组代表发言

山东组表示,山东在中国的华中地区,一共超过一千一亿人,超过两千万的学生,有三万多所学校,虽然代表团只去了六所,但与那里的老师、学生和校长的对话让大家深入认识到了当代中国的教育现状,同时也看到了很多与美国教育的不同之处。她表示在山东的经历让她感受到了老师对于教育的认真负责,并感受到了中国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与责任担当。她表示中国的老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成长,这个给他们非常多的启发。

“汉语桥-美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于 2006年启动,是美国大学理事会“中国语言与文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增进美国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政官员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中美学校的交流、推动美国中小学校汉语课程的开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汉语桥-美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发展两国的教育交流,促进中美两国的教育互解与互鉴,为未来进一步深入两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北京语言大学作为用语言联通中外的一个重要窗口与平台,在本次项目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中美双方开展教育交流和语言项目合作提供平台,同时也提升了学校参在美国教育界的影响力,为未来的国际合作打下基础。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