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中国道路大讲堂”第九讲在教2楼401教室举办。中国前驻尼日利亚和哥伦比亚大使、前APEC高官王嵎生大使同中外师生漫谈了身为大使的成长与思考。大讲堂由北语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国研究中心和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文阁主持讲座。参加讲座的学生主要是汉语教育学院和人文学院的16级本科生、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生。大使走进思政课堂,讲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外互动进程,与北语师生开展面对面的对话,是北语思政课的一种新尝试。
丁文阁院长介绍说,“奋进不止”是王嵎生大使50年外交生涯的信条。今年王大使已经88岁高龄,虽已退休且年届“米寿”,他的身影还不时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和中国日报网站“外交大讲堂”上;他的文章还经常刊登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著名报刊上。

讲座中,王大使回顾了自己的难忘的外交岁月,给同学们传授了两个宝贵经验。第一,用勤奋加上谦虚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王大使64岁担任APEC高官,从单边外交领域第一次跨入多边机构,他不摆架子、不耻下问、努力学习,被同事们称作“大使级的小学生”。在不断变换的外交工作环境中,他自学了俄语、斯里兰卡的当地小语种,在哥伦比亚用四个月学习了西班牙语,凭借艰苦奋斗的精神,上下求索,不断学习。第二,要有创新精神。在尼日利亚工作时,王大使抢占先机发布电报庆祝尼日利亚足球夺冠,用睿智和才气开创了外交工作新局面。大使的工作、学习都努力适应时代的潮流和需要,与时俱进。他告诉同学们,自己73岁才开始学习打字,使用电脑、上网,76岁用博客,现在每天坚持发微博,积极活跃在外交官笔会、时事评论小组和新媒体小组里。同学们都对大使一往无前、求索不止的人生态度表示敬佩。

在讲座互动环节,中外同学踊跃提问,大使和同学一起交流了中印边界问题、中国与哥伦比亚的关系、塔吉克斯坦与APEC发展前景、16+1合作项目,中国的文化外交等问题,场面热烈温馨。

王嵎生大使表示,自己“初心未泯”,愿北语的同学们和自己一起努力,为中国外交的传承和创新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