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评审结果揭晓,我校中标4项,其中一般项目3项,青年项目1项。一般项目为崔希亮教授的“基于立场表达的汉语语气词多维研究”、杨玉玲教授的“外向型汉语学习融媒词典的研发与创新研究”、杨蒙生副教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所见东周人物人名用字及其族系诸问题研究”。青年项目为王晓文副教授的“‘印太战略’背景下美欧介入南海问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在此次中标的项目中,前3项属语言学学科、最后1项属国际问题研究学科。
项目简介:
1. 崔希亮教授的“基于立场表达的汉语语气词多维研究”
语气词所表达的语言信息不仅仅局限于语义层面和句法层面,应该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里加以观察分析,本项目引入言者立场表达的概念,以此统摄交际双方态度、情感、意图、评价和预设等参项,并从微观层面入手,分析语气词如何表达话语立场、表达何种立场;落实到中观层面,分析汉语语气词所参与表达的言者意图和话语的语力;投射到宏观层面,构建现代汉语语气词的表达系统。我们从三个维度入手对语气词进行分析,以期达到微观多维性和宏观系统性的统一。同时,本项目对于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也有重要作用。立场表达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概念化方式,汉语以及汉语周边的一些语言可以用语气词的语法手段来表达言者立场,这种现象具有类型学价值,而这种手段在印欧语系的语言中并不多见。本项目通过实证研究深化对汉语立场表达的认识,创造性地构建以语气词为主要资源的、符合汉语特点的立场表达体系。
2. 杨玉玲教授的“外向型汉语学习融媒词典的研发与创新研究”
我国可“称作辞书大国,但距离建成一个辞书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江蓝生),尤其是汉语学习词典和汉语应用力全球排名第二的现实不匹配。欲实现此突破,融媒化是必由之路。本项目旨在实现:以“用户为中心”,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之需,实现用户友好;打破语法和词汇的界线,基于语料库提取词语常用搭配,体现词语语法功能;打破传统字典和词典的界线,在“字本位”和“词本位”之间搭建桥梁;人机结合构建语义关系网络,便于学生自主扩大词汇量;建构汉语释义元语言系统:释义元词3900个左右,82%为初等词汇;释义用字1609个,90%为一二级汉字。释义文本难度较低,辅以2万张图片和视频,适于学习者自主学习。30多位编者历时10年完成700万字内容编写,交由商务印书馆实现融媒化,于2022年10月2号发布上线。
3. 杨蒙生副教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所见东周人物人名用字及其族系诸问题研究”
本项目将从出土文献、特别是古文字学角度入手,综合运用古文字考释的多种方法和二重证据法等文史研究法,对简文所涉重要疑难字形进行研究,从族系的视角出发,按照国别,对具体人物人名用字及相关问题分章节展开研究,其具体顺序为:周、鲁、郑、卫、晋(魏、赵、韩)、齐、秦、楚、吴、越、其他。
通过对东周列国人物,如越国国君、田齐族人、韩氏族人等的人名用字与其所在族系的考证,系统梳理东周列国的人物活动交织情况,并将之与先秦诸子研究相勾连,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和学术史意义。
4. 王晓文副教授的“‘印太战略’背景下美欧介入南海问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在西方国家对华安全战略整体转型的背景下,印太战略成为美国和欧盟平衡中国影响力的主要支撑,拜登政府推动美欧加强战略协调将给我国带来更大压力。美欧印太战略以南海问题为重要抓手,给南海地区安全形势带来从未有过的“三海联动效应”等负面影响。本项目以“印太战略背景下美欧介入南海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美欧战略协调”为主线,旨在从学理上构建“美欧印太战略对南海问题的影响”的分析机制,全面把握美欧介入南海问题的新方式及实质性影响,并提出基于南海新形势下我国的基本立场与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