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北京市语言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暨2023年学术前沿论坛在我校举办。本次大会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北京市语言学会、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承办,商务印书馆、《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编辑部协办。
本次会议以“数智时代的语言研究”为主题,围绕数字智能时代语言研究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方法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学术交流。本次会议是疫情结束后北京市语言学会召开的首次学术盛会, 共有来自京内外73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教师、研究生370余人参会。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活动部领导张雅玲女士、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教授、北京市语言学会理事长崔希亮教授出席大会。
校长段鹏教授作大会致辞,他首先对与会专家、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其后,从语言研究与数字技术、汉语教学与数字技术两方面简要回顾了北京语言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并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语言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段鹏校长强调指出,我们应改变传统观念,科学、客观地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强化融合研究,发挥技术优势,加快人才培养,推动成果转化,推动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与国家战略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发扬前辈们“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的优良传统,勇毅前行,共同谱写数智时代语言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助力语言教育产业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
本次会议共有五个主旨报告。北京市语言学会理事长、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北京市语言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黄成龙研究员,北京市语言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宋继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陆丙甫教授,先后以《ChatGPT与语言研究》《数智时代的语言学调查研究——纪录语言学最新进展》《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国际中文教育跨界融合发展认知——以“中文+职业技能”支撑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为例》《非形态句法》为题,进行了高屋建瓴、宏观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与阐释。
会议共设16个平行论坛。各分论坛研讨主题涉及“数智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教学与学习研究”“数智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外语教学研究与智慧教育建设”“面向语言教学的汉语研究”“语言本体研究”“汉语方言及民族语研究”“教材及教学资源研究”“语料库建设研究”等。其间,专家、学者们踊跃参与讨论,分享自身的教研经验,进一步提升了研讨的质量和水平。
本次会议特设“对话大家”环节,邀请崔希亮教授、李泉教授、陆丙甫教授、宋继华教授、唐正大研究员就青年学者在学术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五位专家与青年学者代表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博士生马瑞祾、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彭鹏程、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王新、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后朱周晔以及现场的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互动,内容涵盖“基于人工智能的本体研究如何开展”“专门用途中文如何开展深入研究”“语言学研究的选题如何出彩”“语言规律如何归纳总结”“人工智能背景下研究方法创新”等主题,现场氛围热烈,青年学者们纷纷表示专家们的回答和指点令他们获益匪浅。“对话大家”引发了青年学者更深层次的学术思考与探索,激发了青年学者的科研潜力。
大会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主持人分别总结了各组报告情况,各分会场的报告主题丰富、视角广阔、方法多元,老、中、青学者济济一堂,在交流和碰撞中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的学术研究热情和活力。
最后,北京市语言学会理事长、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进行大会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盛况空前,亮点频仍,成绩斐然。首先,本次会议除了北京代表之外,还有来自新疆、西藏、云南甚至来自美国的代表,已经大大超出了北京市语言学会会员范围;其次,本次会议研讨主题前沿,专家报告聚焦,分论坛讨论内容广泛,整体学术质量很高,特别是“对话大家”环节设计对青年学子非常重要;最后,会议安排紧凑,组织高效。崔希亮教授还对今后北京市语言学会的发展、学术年会的举办提出了希望。
本次会议分别由北京市语言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赵长才研究员,北京市语言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唐正大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郭风岚教授,北京市语言学会秘书长、北京语言大学张健教授担任相关环节主持人。
未来,北京市语言学会将依托该品牌会议,持续为语言学界同仁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聚焦前沿话题,促进学术碰撞和交流,引领语言研究、语言教学研究不断深化,并通过语言服务、语言教育、语言治理等成果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语言之力”,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语言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责编:王隽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