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北大王新生教授做跨文化讲座 回顾与思考中日关系

发布时间:2012-09-19  新闻来源:桑旭 

2012914下午,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新生教授在人文学院101室作了题为《中日关系四十年回顾与思考》的学术讲座。这是我校“跨文化校庆系列讲座”校庆专场之二,由中文系主任钱婉约教授主持。

王新生教授以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关系在四十年内的变化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自1972年以来两国外交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他指出,中日两国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友好与合作时期(1972-1982),由于美国对华政策改变,日本追求新市场与能源地,中国急于打破孤立状态等原因,两国迅速恢复邦交正常化。第二阶段,摩擦与合作时期(1982-1992),在此期间,中曾根首相多次发表政治大国言论,引发两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冲突,经济贸易严重失衡,令对外贸易产生摩擦。第三阶段,对立与合作时期(1992-2002),中国进入市场机制经济高速增长,而日本处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的低迷时期,两国在纺织品和农产品领域摩擦不断。第四阶段,对抗与合作时期(2002-2011,此期出现了独特的“政冷经热”现象,两国政治对抗不断,2005年中国各大城市更是出现反日示威游行,相反经济上却联系日趋紧密,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

王教授认为中日民众正处在缺乏互信机制的时期,这当然有不可忽略的历史阴影因素,当今中国的迅猛发展也需要双方心理转变的时间,面对全球化的大背景,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处在艰难的社会改革期,双方都在争夺东亚主导权及争取更大的国际影响力,以美国为主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东亚局势虎视眈眈,而领土与领海纠纷、军事安全等各种问题更对双方民众在相互认同上设置重重障碍。

王教授的演讲富含人文精神,脉络清晰,语言诙谐,不时穿插各种生动事例,例如“日本3s外交”、今昔油价对比等,令现场气氛活跃,互动效果很好。最后他认真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表达了对时下钓鱼岛事件的个人见解,教导同学们要保持知识分子的清醒头脑,增强国家认同感。

此次讲座历时两个多小时,到场的老师有日语系主任关立丹教授,同学包括我校相关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讲座结束后,到场同学积极的与王教授展开了进一步的学术探讨,大家都纷纷表示在遇到敏感政治问题时要多思多想,时刻谨记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