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我校赴青海玉树暑期实践团队支教志愿服务正式开始。在与完全小学的教导主任和班主任老师认真讨论接洽后,队员们承担了完全小学的全部英语课程以及二至五年级的部分语文、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及综合实践课。除此之外,队员们还开设了首都风貌介绍课,将亲手书写的北京特色明信片送给孩子们,以此向孩子们介绍首都的风采,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将灾后的玉树家乡建设得像首都一样美好。
支教队的志愿服务得到了称多县完全小学师生的广泛好评。学校老师纷纷表示此次支教服务不仅缓解了学校师资力量短缺的压力,而且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收获。希望这样的支教活动可以在寒暑假多次长久地开展,学生们的热情积极更让队员们欣喜不已,舍不得离开。
8月30日,队员们为称多小学的老师们组织了办公软件培训。通过队员们认真耐心地指导,老师们逐渐掌握了课件的制作、下载和修改,表格的制作,以及多媒体文件资料的下载、运用等操作,为学校重建后的数字化教育普及做好了准备。
8月31日,7名队员兵分两路,对四户不同背景的学生家庭进行了家访。无论是高收入家庭、干部家庭、单亲家庭还是建筑工人家庭,队员们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并和家长进行了融洽的交谈。其中,四年级三班才仁措毛的单亲家庭给队员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才仁措毛家的房子在地震中被震垮了,全家六口人现在挤在一个救灾帐篷中,家庭收入只有妈妈每天在工地的五十元工费,不但要供养四个孩子,而且还要照顾年过七十的老母亲。队员们还了解到,才仁措毛的姐姐由于脑膜炎辍学,剃度做了尼姑。当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妈妈不禁热泪盈眶,坦言只要孩子愿意读,一定供孩子上大学。看着偷抹眼角的妈妈,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更被她的坚毅精神深深感动。通过此次家访,队员们体验了灾后的帐篷生活,品尝了当地特色的藏巴和藏茶,对玉树灾区的重建情况和当地藏族的风俗习惯有了一定的了解。
支教队将于9月4日返回北京, 并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搭建连接玉树灾区与北京高校的爱心之桥。志愿者将在北京城区为完全小学寻找对口小学,建立对口关系,每年定期为玉树的孩子输送有益成长的图书,通过广泛宣传和倡导,壮大爱心支教的队伍,传承关爱灾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精神。
![](/__local/6/99/B4/26BA345EEA9F222AF98294F874F_1300D684_4D4D.jpg?e=.jpg)
![](/__local/6/E0/52/E8A70A677B46C23EE5420BB2AE8_09C9F546_44C3.jpg?e=.jpg)
![](/__local/D/A3/E3/328922EBF6E13C515AF2A71E650_D7F022B4_4785.jpg?e=.jpg)
![](/__local/B/81/9E/ED0BA055CE51D2149C40C02540E_241F04A1_4221.jpg?e=.jpg)
图一:部分支教队员与学生合影 图二:支教队员为五年级1班上英语课 图三:为学校老师进行计算机办公软件培训 图四:访问四年级学生单亲母亲家庭(在帐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