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创建“双一流”,贵在有“一流意识”——李宇明书记在第五届教代会暨第七届工代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6-05-10  新闻来源:李宇明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今天,北京语言大学第五届教代会暨第七届工代会第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6年4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北京大学主持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具体部署了“双一流”建设工作。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北语自身发展的目标。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有学科才有大学;有什么样的学科,就有什么样的大学;有什么水平的学科,就有什么水平的大学。没有一流学科,就不可能有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首先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要能够产出一流成果。一流人才队伍,包括一流的科研人才、一流的教学人才和一流的管理人才。一流成果,包括一流的科研成果和一流的人才培养成果。一流的科研成果,就是解决学术上的重大关切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切。一流的人才培养成果,包括一流的教育体系,以及在这体系下培养出的具有高尚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一流学科是通过比较而显示的,是同类学科的国内比较和国际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所谓一流二流。一流学科建设,首先要解决可比性的问题,国内国际有可比较的学科,应去主动适应;没有可比较的学科,如汉语国际教育,可以推动比较体系的建立,使其获得话语权,获得可比性。

    一流学科的本质是一流意识,是向一流看齐。就我校而言,能成为一流或接近一流的学科,应当用一流学科标准丈量自己,扬长补短,以评估促建设,以建设迎评估,积极行动,不要坐失良机。其他学科也要在此期学科评估中,找找自己的位置,制定学科地位的攀升计划。“双一流”建设没有旁观者,各个学科、各位职员都应参与,只不过所在学科不同、所在岗位不同而具体任务不同罢了。

    十几年前,我校谈学科建设,或被视为学术奢侈。而今我校的学科建设有了长足进展,此次申报北京市“语言资源与智能高精尖中心”的成功,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但我校的学科建设也却有自己的校情:汉语国际教育是我们的强项,是我们的特色,但是可能难以列入国家一流学科的“比赛项目”;中文学科是我们的强项,但这一学科在我校呈现“弥散状”分布,这种分布状态于学科评估、学科建设会有诸多不便,且中文的下级门类也有不少短板;外语学科是我们的强项,近年来也有喜人进步,但以外语学部和培训学院之力去应对一所所外语大学,也有“小马拉大车”之感。其他学科更有难度。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这次学科评估,我校有较大希望也有较大困难。这就更需要精心策划,需要鼓足勇气。“双一流”建设是北语发展史上的又一机遇,使我们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使我们又一次来审视学科建设的成绩与不足。希望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就我校的学科建设问题深入讨论,出谋划策,凝神聚力,积极推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祝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