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晚,北京语言大学第三届国际口笔译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北语主楼209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高级翻译学院承办、环球网协办。大赛在为各大高校所瞩目的同时,也受到了中央电视台英语和法语频道的高度关注。我校党委副书记王鲁新、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杨平博士、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律参赞吕妍婧女士、环球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世界》杂志社、甲申同文翻译有限公司、欧亚明星翻译有限公司、爱科维特咨询有限公司、中译语通公司、东方正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双泽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英华博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嘉宾以及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组织部等部门领导出席大赛并为选手颁奖。
本次口译大赛的主题为“2014中国与世界:挑战与机遇”,决赛分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为英汉交传组决赛。6名选手分两组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主讲人张昱琨教授、外籍专家Peter Higgins及贾烈英教授、外籍专家Magnus Wilson分别就“中西文化传播现象”和“中西腐败问题”这两个话题展开了精彩的“唇枪舌剑”。在第一组选手的比赛中,张昱琨教授就韩剧热向Peter Higgins提出疑问,进而延伸至中西方的影视文化传播。张昱琨教授以轻松幽默的语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外籍专家Peter Higgins就“用艺术拷问金钱,还是金钱拷问艺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而在第二组选手的比赛中,贾烈英教授与外籍专家Magnus Wilson重点讨论了中西腐败问题,在腐败类型、原因、中西差异、治理等方面交换了各自的意见和独到的见解。场上的口译选手充分展现了自身的才华,以流利的语速和镇定自若的发挥将翻译的艺术表达得淋漓尽致。当谈至“电视剧《甄嬛传》的海外上映”,“英国议会丑闻”及“厦门特大走私案”等话题时,选手们以精彩地道的翻译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第二环节是法汉交传组冠亚军带来的表演赛,两位获奖选手来自法国的陆毅和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石京华就“中法建交50周年:新时代,新趋势”这一话题展开了轻松愉快的交谈。当两位发言人谈及韩非子之语“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常往来”时,在场的观众不仅为选手们的翻译才华所折服,更对中法两国未来的友谊之路怀有深深的愿景和期待。两位选手用纯熟的翻译技巧及饱满的自信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由衷赞叹。
最终,口译英汉交传组的桂冠由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潘韵同学摘得。留学生特别奖分别由陆毅(法)、罗殷卓(加)、郭建廷(美)获得。
王鲁新副书记向选手们表达了祝贺之情,他说:“当今世界亟需口笔译翻译人才,而口笔译大赛已成为翻译人才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展示了我校国际化的风采。”他表示,翻译不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种艺术。在严复“信达雅”之语的指导下,译者们应当学无止境,不断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刘和平教授代表大赛组委会发言,她围绕“感恩”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对参赛选手、评审团、主讲人、到场嘉宾观众以及媒体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北语第三届国际口笔译大赛历时近3个月,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关注的目光。大赛分为笔译大赛和口译大赛两个类别,其中笔译大赛分为一般性文本翻译和新闻编译,包括汉英、英汉、汉法、法汉以及新闻编译英译汉、新闻编译法译汉共6个组别的比赛,口译大赛包括英语交替传译和法语交替传译两个组别的比赛。同上一届相比,本次大赛的参赛人数多,吸引了包括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及两岸三地在内的170余所高校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的报名,竞争十分激烈。此次不仅为中英法三语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凝聚成一场全世界众多译者欢聚的盛宴。译者是连接语言的纽带,能够让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心有灵犀,亦能让来自不同地域的人把手言欢。今天的译者需站在世界的舞台之上,才能更好地登高望远。今夕相聚,我们为中国与世界日趋紧密的联系而骄傲,亦为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真诚交融而喝彩。
口译大赛获奖选手名单:
一等奖
英汉交传组 潘韵 北京外国语大学
法汉交传组 陆毅(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院
二等奖
英汉交传组 韩冰洁 北京语言大学
李梦楠 北京语言大学
法汉交传组 石京华 北京语言大学
王思航 北京语言大学
三等奖
英汉交传组 雷肖 北京外国语大学
罗殷卓(加拿大) 北京语言大学
刘彦志 大连外国语大学
法汉交传组 陈阳 北京语言大学
高原 北京语言大学
田梦 北京语言大学

比赛现场

王鲁新副书记与口译一等奖选手合影
环球网 :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3/4934616.html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27/c_126323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