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汉语桥线上团组“德成而上,学无止境——中埃教育交流”开营仪式顺利举行。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副处长苏文娟博士、埃及中国大学中文教学负责人纳赛尔·阿卜杜阿勒(Nasser Abdullah)教授、北语教师代表刘冰、埃及中国大学教师代表哈德成、刘文攀和两校百余名师生参加。

苏文娟在致辞中对埃及中国大学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她说中埃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取得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成果。北语参与埃及的教育合作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就有一大批埃及留学生在北语留学。如今,曾经的留学生们已成为中埃交流的中坚力量,如艾因夏姆斯大学、法尤姆大学、法鲁斯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开罗大学等许多高校的中文系主任都是北语校友,他们领导着所在大学的中文系承担起了培养埃及本地汉语专业人才的重任。随后,她向埃及学员介绍了北语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和短期进修学习的各类线上学习课程及奖学金项目,鼓励大家来北语学习。
纳赛尔·阿卜杜阿勒首先回顾了埃及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回忆自己及其同辈人学习、研究汉语的亲身经历,强调北语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说把北语看为自己的母校。他说埃及中国大学不仅有汉语专业的教学,医学、科技、工程专业背景的学生也在积极学习汉语,汉语教学在埃及的发展前景十分宽广。他感谢语合中心、北语的大力支持,希望这次汉语桥活动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将来为两国的友好交流和合作做出贡献。
哈德成说,随着中埃两国教育交流日益密切,埃及中国大学学生汉语学习的热情高涨,他们努力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发展经验,并用中文介绍阿拉伯和埃及的文化,以及埃及的旅游和投资环境,正架起一座座中埃沟通之桥。刘冰介绍了此次汉语桥交流项目的主要内容:通过一系列讲座介绍中国教育从古至今的历时发展,以及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横向面貌;以中国国情为主题的汉语学习环节;介绍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指导教育技术的实践操作;并邀请在华留学的埃及博士生、中国大学生与埃及学员在线对话座谈,深入交流,促进了解。她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与同学们一同感受汉语语音的韵律之美、用词的生动幽默、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她鼓励学员们多多开口,充分练习,大声说汉语,大胆用汉语聊天。随后,学员代表莎赫德同学发言,她表示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汉语桥线上活动,很感谢北京语言大学为埃及同学创造了这个更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

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汉语桥交流项目共吸引了全球3409名学员,覆盖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北美、拉美、非洲等55国。本次交流活动旨在丰富学员的汉语知识,提升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在交流、分享、研讨中更加了解中国,为加强中埃两国友好交往和文化互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