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北京语言大学第三届诗词大会决赛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5-05-14  新闻来源:文学院 

北语新闻网5月14日电通讯员 王禹蒙 伊明心 摄影 张馨文 霍晨曦)4月28日晚,北京语言大学第三届诗词大会决赛举办。文学院院长郭鹏、党委书记闫冬、副院长陈戎女、党委副书记姜西良出席活动;团委书记玄铮、党政办公室张鑫参与此次活动。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梁慧婧、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程海伦与古代汉语教研室陈启远担任活动评委。

第三届诗词大会由文学院主办,为北京语言大学第五届“之语杯”青年学术节系列活动之一。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十二名优秀的选手技压一筹,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决赛共设置了“渡江云”“定风波”“探芳信”三个环节,全面且灵活地考察了参赛选手的诗词知识储备。

大赛第一轮“渡江云”为十二位选手共同限时答题,题型为单选题、画中有诗(看图说诗句)、线索题、宫格题,并都分为简单、中等、难题三等。各位选手镇定自若、表现精彩,展现出了自己扎实的诗词知识与文学常识积累。经过这一环节的激烈较量,共有六位选手进入第二轮比拼。

一轮激烈的比赛结束,一场视听盛宴即将开始。诗词唱诵节目《对月思怀》中,学生们澎湃的吟咏和着古琴的婉转,向观众们道出了古人托与明月的种种心绪。

大赛第二轮“定风波”在每位选手保留第一轮比赛成绩的情况下,由六位选手共同上场进行比拼。六位选手需依次在1-18中选择一个序号,每个序号对应一道地名题,答对后,选手可以自行选择题目难度,再从该难度档次里面抽取一道题目进行作答。本轮比赛不仅考察选手对诗词的了解程度,还考察了选手对地理文化的理解。本轮也是题目类型最丰富多样的一轮,评委老师根据题目进行了拓展与延申讲解,在场的选手与观众都收获满满。

选手们的第二轮比赛结束,观众们意犹未尽。中场互动“击鼓传花”紧接其后,以地理视角带领同学们捕捉镌刻在诗句里的山河坐标。鼓点响起,与观众们的心跳重合,期待着这朵“花”会花落谁家。两轮击鼓传花结束,被抽到的幸运儿们均回答正确,展示了他们的不俗实力。

经过前两轮的精彩比拼,共有三位选手进入第三轮“探芳信”。第三轮采取飞花令的比拼形式,12句为一回,共三回,难度依轮递增。选手需在30秒内说出符合要求的诗句,并各有一次向观众席寻求场外援助的机会。在这一轮比拼中,三位选手各显身手,尽显北语学子的青春风采,最终决出冠亚季军。

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梁慧婧与同学们分享了自身背诵诗词并参加诗词大赛海选的经历,赞扬了选手们的诗词知识积累以及对诗词的热爱,表达了希望明年可以再与大家相会的期许。

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程海伦首先说明本次大赛考察的知识面广泛,涉及到具体词义、典故以及具体诗句、词句的记诵,表示选手们的表现都十分精彩,希望同学们都能保持对于诗词的热爱。

古代汉语教研室陈启远老师提到,希望同学们可以坚持对于诗词学术性的学习与鉴赏理解,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自我,为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与挑战提供独特的视角与思路,并期待更多同学投身诗词学术研究,在探索与钻研中展现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担当。

三轮比拼过后,农谨宁同学夺得桂冠,苏静文、段雯佳获二等奖,李明洋、张毓轩、王明琦获三等奖,郭俊彦、时艺洋、刘欢颉、周尚毅、伊明心、黄欣雨获优秀奖。

诗心可渡千年沧海,词音正唱万里春潮。诗词大会以古典诗词为纽带,连接起了同样热爱着诗词的人们,唤醒大家血脉之下的文化基因。中华文明之美,溶于内心而发于辞章,一字一句之间,不仅是金风玉露、柳暗花明,更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本次诗词大会能够帮助同学们增加对于中国诗词文化的知识储备,并在形式丰富的比赛过程中,感知人文情怀、涵养自身心灵、激扬奋进力量。未来,文学院将继续通过各种活动,搭建学子与中华经典的对话桥梁,让千年文脉在接续传承与守正创新中迸发时代活力。

编辑:郭展伶

审校:陈思远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