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新闻网11月3日电(通讯员 于贺源 摄影 于贺源)为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语言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推动学风建设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近日,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学工队伍赴学校沉浸式数字化文化创意研习空间进行实地考察与交流。

在林方老师的陪同与细致讲解下,外院学工队伍沉浸式体验了该研习空间的创新设计与前沿科技应用。空间整体分为两层,一层为沉浸式场景体验区,借助高清投影、环绕声场与传感交互技术,可瞬间重构教学场景,为“四史”学习、红色党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经典IP)体验提供动态、直观的课堂环境;二层为元宇宙技术实践区,聚焦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出可交互、可编辑的开放式数字创作平台,为学生参与数字内容制作、开展跨学科项目实践提供了高技术支撑。
林方老师介绍,该空间不仅是技术展示窗口,更是连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重要枢纽。她提到,当前中旅、保利等大型央国企在“走出去”过程中,对具备小语种能力的国际会展策划、数字文物拍卖、剧场运营管理等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人才缺口明显。希望未来能依托该空间,与学院共同设计“企业—项目—多语种”定向培养方案,将真实行业场景融入教学,为学生提供从能力建构到就业输出的全程支持。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杨天乔认真学习了研习空间的建设理念与应用前景。他提出,学院目前正大力推进“语言+”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此次考察为学院拓展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有益思路。希望沉浸式数字化文化创意研习空间与学院积极推动共建与合作,未来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实习,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学院学办主任毛星月从学生发展与学风塑造角度提出合作构想。她表示,该空间可作为小语种讲解志愿服务基地,面向全院招募并培训学生讲解员,使其在真实任务中锤炼语言表达与文化传播能力。这一形式不仅能丰富“第二课堂”内容,也与学院当前开展的“学风建设月”中倡导的“珍惜实践机会,提升综合素养”精神高度契合。

本次考察交流是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努力成就梦想,多语赋能人生”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学院自10月启动学风建设月以来,始终强调以党建引领学风,以实践滋养学风,通过多语种晨读、优秀作业展评、学习经验分享、跨文化讲座以及此次的数字空间考察等多元化活动,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从校园走向社会,将“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学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未来,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将继续深化与校内外各创新平台的协同合作,持续拓展“语言+技术”“语言+文化”“语言+产业”的育人新路径,不断强化学风建设实效,为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与数字素养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不懈努力。
编辑:陈宇浩
审校:陈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