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特邀中国外文局互联网新闻中心译审、首席翻译刘强老师来校与师生交流

发布时间:2025-11-06  新闻来源: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 

北语新闻网11月6日电通讯员 钟潇 摄影 钟潇)10月29日下午,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特邀中国外文局互联网新闻中心译审、首席翻译刘强老师,为我院2024级、2025级MTI英语口笔译及翻译学硕士研究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政治文献英译:现实困境、学理探索、传播路径”的精彩讲座。我院翻译系主任王丽虹教授、MTI教育执行中心主任雷中华副教授出席此次活动。

刘强,中国外文局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译审、首席翻译,微信公众号“外宣微记” 主笔。长期参与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宣部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翻译等重大任务审定稿工作,兼任中国译协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秘书长,兼任中国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兼职硕士生导师。在外文出版社出版国际传播与翻译专著两部:《笔尖上的文化碰撞:对外话语与翻译》、《译路行远:跨越差异的国际传播》。

本次讲座从政治文献英译的现实困境谈起。刘强老师指出,随着国际舆论生态和传播技术的发展,政治文献英译面临新的结构性变局。一方面,来自欧美智库、国际媒体等多元“他译”主体不断涌现,在表达路径和叙事策略上对我官方译本构成挑战;另一方面,国际传播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增强,推动英译机制在表达策略和受众适配上不断调整。在此背景下,政治文献英译需要明确核心受众,并据此优化语言选择与表达策略。在具体的翻译策略上,刘强老师提醒翻译学子,必须把握中国政治话语的语言特点,在翻译实践中要关注话语意义与表达结构的动态博弈,考量语体与语气,把握政治立场。刘强老师就如何使用大语言模型来提高翻译质量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问答环节,听众提问刘强老师如何理解在翻译中实现“高水平人机互动”,特别是如何解读“高水平”一词。刘强老师认为,“高水平”首先体现在向大语言模型提问的能力,其次体现在对语言的洞察力,而这种洞察力的形成取决于中英文能力的养成。刘强老师认为,AI的出现必然会取代基础性的工作,但是不会扼杀翻译行业,高校在培养高端翻译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的学术活动,也为师生们传递了来自翻译业界的声音,弥合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学术讲座”、“学科论坛”等平台,邀请更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交流,为师生大家更广阔的交流桥梁,提升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

编辑:吕美凝

审校:陈思远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