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2025年初级党校培训完成

发布时间:2025-11-10  新闻来源: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 

北语新闻网11月10日电通讯员 刘轩宜 李林凤 摄影 李林凤 盛伊琳)10月21日,英语和高级翻译学院2025年初级党校培训班正式开班。本次培训以“夯实理论根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为核心目标,以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学习为主线,通过系统授课引导学员深化党史认知、明晰党组织使命,进一步激发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本期培训班采取集中学习和分组自学的培训形式,共安排理论讲座4讲、实地研学1次、分组讨论1次,共计12学时;参加培训学员104人,其中硕博生21人,本科生83人。

10月21日19:00,培训第一课《如何端正入党动机》按期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林坡老师以“‘我’为什么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问题引入,通过深入讲解“动机生成的认知、情感、实践三种机制”,层层递进地阐释核心要义:“唯有以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将科学思想转化为实践行动,才能真正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正确入党动机。”他着重强调,端正入党动机需牢牢把握三个关键——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学员们筑牢思想根基。

10月22日19:00,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于伟老师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北语何为?北语学子何为?——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题授课。结合北语“德行言语,敦睦天下”的校训精神与“小联合国”的办学特色,于老师从国家战略需求、学校使命担当、践行学子责任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应对全球话语竞争的必然要求”。他寄语外语专业学子,要立足语言优势,树立问题意识,深耕专业领域,强化沟通本领,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实际行动,助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0月23日19:00,王金超老师以《扎根大山,落实乡村振兴》为题,结合他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安兰村挂职第一书记的亲身经历,从政策内涵、实践路径、基层案例三个层面,生动讲述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乡村工作的每一项进展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王老师通过分享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扎根大山,精准对接“急难愁盼”问题的感悟,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温度与价值。

10月24日下午,离退休工作处退休教师、国际中文教育资深教授,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的恩师刘士勤老师以《睦邻友邦,从我做起——图说我与托卡耶夫总统的情谊》为题作专题讲座。这位1958年入党、躬耕教坛60余载的老党员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破冰初期的历史背景切入,回顾了1983至1984年托卡耶夫在北语进修的时光,深情讲述了二人从相识、相逢到相知、相交的动人故事。国之交,贵在心相连,民相亲。“尽己之力,多做益事”,刘老师所教学生遍布五大洲,其中包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等政要及汉学家。虽已退休多年,仍心系教育以及对外交流事业。刘老师亲切鼓励同学们抓住时代机遇,勇于肩负起国家繁荣与民族复兴的重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祖国建设,努力学习、拼搏创新,争做有为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0月31日下午,在学院组织员李林凤老师的带领下,此次学院初级党校的实地研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进行。这座矗立在首都中轴线旁的精神殿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成为此次党校培训最生动的现场课堂。同学们纷纷表示,实地研学是一次深刻且丰富的体验,深感震撼、深受教育。青春需要信仰,奋斗正在当下。同学们一致表示: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化为行动!通过党校培训,同学们加深了对党的理解,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希望同学们能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继续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树立高标准、严要求,在追求卓越、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中锤炼过硬本领;要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努力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要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奋斗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编辑:吕美凝

审校:陈思远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