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故宫博物院专家做客澜阁大讲堂

发布时间:2025-11-11  新闻来源:党委学工部 

北语新闻网11月11日电通讯员 赵湘石 摄影 王韵迪 侯希尧)在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澜阁社区特邀故宫博物院档案馆(院史陈列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徐婉玲做客澜阁大讲堂。徐老师“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为题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国际政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谢刚、校工会副主席赵冠群和400余名学生参加。讲座由党委学工部副部长袁胤婷主持。

徐婉玲老师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讲述方式,带领大家穿越时光长廊,共同回顾了故宫博物院从1925年创立至今的百年历程。从帝王禁苑到人民博物院的蜕变,从战火纷飞中文物南迁的惊心动魄,到新时代国宝汇流的振奋人心,每一个历史节点背后,无数守护者为之倾注智慧、汗水与心血。在讲到战乱时期,时任院长马衡历经艰险护送文物南迁、西运,确保万余箱文物毫发未损的壮举时,现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这些文物是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生生不息的见证。

讲座第二部分,徐婉玲老师为大家深度揭秘百年特展的幕后故事。本次展览从讨论设计到最终呈现历时两年之久,策划团队在“文物展还是历史展”的定位之间反复推敲,深入思考如何“见物、见史、见人”,最终通过精选200件(套)珍贵文物文献,用明暗双线结合的叙事方式,全面展现故宫博物院百年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脉络,以及无数守护者“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从方案论证、文物挑选到视觉设计,徐老师详细解读了“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个单元的理念和内涵,特别分享了《清明上河图》《五牛图》等国宝级文物背后感人的修复与保护故事,以及《太平有象》等珍贵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密码。在徐老师生动的讲述中,那些历经沧桑的青铜器、书画、瓷器等仿佛被重新赋予了生命、焕发出了新的光芒,也让同学们再次深刻感受到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手段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徐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在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方面的创新探索。通过裸眼3D技术还原文物原貌,借助虚拟现实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文物魅力,让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知文物背后的历史温度。

讲座结束后,徐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同学们就如何专业观展、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播、青年学子如何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等向徐老师提问,徐老师一一耐心解答,并鼓励大家多多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三个小时的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本次讲座不仅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了故宫博物院的百年历史和中华文明的传承脉络,更激发了大家对传承文明薪火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时强调:故宫博物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守护传承文明的初心。这百年的守护故事,正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激励着我们续写文明的新辉煌。

编辑:陈宇浩

审校:陈思远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