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简历指导培训专场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8-10-26  新闻来源:外国语学部 

10月24日晚七点,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简历指导培训专场活动在教二楼401教室成功举行。在北京语言大学就业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幸邀请到教育部全国高校就业创业特聘专家邹秀峰老师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来为同学们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邹老师的演讲风趣幽默,教室内座无虚席,气氛欢乐,同学们受益匪浅。

DSC_4949

邹老师首先对同学们进行了简历调研,接着由破冰这个话题,引入今天的主题:简历,并提出简历是需要包装的。

邹老师通过提问题来引导同学们学习制作简历的思想,也就是本次讲座的核心—简历思维。简历思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认知,区分和练习。

第一部分:认知

我们的简历的照片是得到面试邀约的重要零件,简历上照片不要求有多么好看,但必须五官清晰,必要时可化淡妆。我们通过身份转换,认知到负责人想要看到的信息,以此来完善简历,传递出负责人想要了解的信息。

  第二部分:区分

  基于我们的求职需求,有效信息主要包括:1、基本信息,其中包含姓名、联系方式、邮箱等;2、受教育经历,包括受教育经历的时间、学校、专业、学历等;3、工作经历,主要有社团经历、实习经历等。

我们要懂得区分哪些是有效信息(必须要填到简历上的信息)。例如电话号码和邮箱,如果没有写上,那么负责人将无法联系到自己,这时候就算其他内容很成功,也是徒劳。

另外,许多同学们对于工作经历都感到困惑,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工作经历。邹老师则表示,大学生的确没有什么真正的工作经历,所以我们的实习、社团都可以算,但我们需要找到这些工作中所能体现出的能力,以及与所求岗位的相关性。我们需要数据来展现我们拥有的能力,而不是笼统地进行概括。

  第三部分:练习

  我们应该怎样接电话?我们需要展示出一个怎样的自己?这些都是我们在练习中要加以认知和区分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在练习我们的简历思维。

邹老师并没有教我们要按什么格式去写一篇简历,而是授人以渔,告诉我们写简历的根本方法,根据自己的需求,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简历。

简历思维总结:

1.善于发现对方的需求

2.区分并向对方传递有效信息

3.及时回应对方的信息

DSC_4950

本次讲座历时两小时,邹秀峰老师深入浅出,用问题来引导同学们学习制作简历的方式,让同学们都有了明确的方向。相信同学们收获满满,希望大家利用所学的简历思维去完善自己的简历,在即将到来的招聘中有更好的表现。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