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汉语学院师生赴广西等地语言实践取得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2015-05-25  新闻来源:汉语学院 

  5月17日凌晨,马来西亚留学生团所乘飞机顺利抵京,为本学期汉语学院长途语言实践活动划上了完美的句号。自5月9日至5月17日,语言文化团、经贸团、马来西亚团三团近150名师生在院长曹文、副院长刘苏乔的带领下赴广西等地分别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语言实践、文化考察和经贸调研。本次活动对提高我院学生汉语水平、拓展眼界、理解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次活动从策划之初,就紧扣“长途”、“语言”与“实践”三个核心词来考虑和安排。在“长途”方面,距北京两千多公里外的广西、海南等地,地貌景观奇特、文物古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与北方城市生活差异巨大,因而成为留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优选之地;在“语言”方面,要求学生全程使用汉语交流,将个人语言表现同学期成绩挂钩,督促大家检验学习成果、强化汉语能力;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多听、多看、多交流、多记录、多思考”,以考察报告作为实践成果的最终体现。

  语言文化团——漫步圩镇山水,探访古今文化

  语言文化团是三团中的首发团,以“展现语言水平、探访古今文化、体验民族风情”为目标,以桂林市为中心在桂北开展活动。

    在三江,同学们不仅欣赏了精彩绝伦的侗族大歌表演,更受邀踏入舞台,与演员们同歌共舞,亲身体验少数民族歌舞文化。

  在阳朔,同学们乘船游江,领略中国山水风光,寻觅人民币贰拾元背景图案,考察中国南北地貌差异。

在兴安,同学们参观“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了解共和国先烈为争取自由解放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在灵渠,同学们乘舟探索秦时水路,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工匠精神。

  在桂林,城市博物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起源与内涵,以及中国多民族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民族政策;“杉湖、榕湖”让他们体会到了“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现代城市规划理念。

  经贸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与语言文化团聚焦桂北不同,经贸团的同学们以“一带一路”为主题,以体验北部湾经济成就为核心内容,以了解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为目标,在桂南开展实践活动。

  在东兴边贸口岸,同学们实地走访了口岸附近的国际贸易商城和边民小额贸易市场,与各类商家负责人面谈,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中越边境的贸易状况有了直观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我院首次在边境地区进行经贸考察。

  在钦州保税港区,同学们目睹壮观的码头作业,感受港口经济的魅力。

  在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同学们积极同园区讲解员进行交流,感受国际合作新模式所带来的活力。

在南宁城市规划馆,同学们认真观摩城市影像及总体规划沙盘,了解南宁近年的巨大变化,以及当地人民对城市的精心规划。

  马来西亚团——让北语的旗帜飘扬在天涯海角

  我院马来西亚团由33名马来西亚留学生组成。尽管是三团中最后出发的一个,但是他们将北语的足迹留在了中国南海的第一大岛——海南。

    5月15日,在经过对广西为期4天的考察后,马来西亚团师生奔赴海南。在大东海体验“水暖沙白滩平”,在鹿回头聆听古老的黎族传说;夜游三亚湾遥望现代都市景象,走访黎村苗寨考察少数民族生活。

  5月16日,同学们参观了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在这里,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致力于增进亚洲各国相互了解,促进亚洲繁荣稳定的信心与信念,也了解到了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出的贡献。

  本学期长途语言实践,策划新颖、行程顺利、成果丰硕。三团共同出行,行程相对独立又互有交集,这在我院历史上亦属首次。语言文化团与经贸团、马来西亚团曾在阳朔、灵渠分别会和,经贸团与马来西亚团也曾在钦州港相遇。

  对于三个团队的所有同学来说,本次活动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地大物美、文化多样,也让他们彼此之间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临别之际,同学们对美丽的南方水土依依不舍,对欢乐和谐的团队充满了留恋。他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对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全面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有巨大帮助,将是他们四年学习生活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他们表示回去后一定会认真总结,写出优质的实践报告,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同全校师生分享。本次活动同样增进了师生感情,使老师们获益良多。

image001

 

image003

 

image005

 

image008

 

image009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