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第九届人文学术月之古诗词文吟诵漫谈讲座举行

发布时间:2013-12-09  新闻来源:人文学院 

  12月6日晚7点,北京语言大学第九届人文学术月之古诗词文吟诵漫谈讲座在教四楼103教室顺利举行。在讲座进行的两个小时里,老师和同学们就中国古代诗词文的吟诵问题交流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场讲座由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会主办,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会博士部、北京语言大学栖迟诗社协办,特别邀请到我校人文学院教授王恩保老师和六艺国学馆馆长陈岳琴老师两位主讲嘉宾。讲座由人文学院研究生会春妮爱心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刘剑主持,校研究生会副主席兼博士部部长刘沛萌、人文学院研究生会主席高丽、副主席顾心阳以及校研究生会博士部、人文学院研究生会和栖迟诗社成员出席讲座。

  王恩保老师首先发言,他就古诗词文的吟诵问题做了理论上的简介。王老师是中华吟诵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古诗词文吟诵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工作已愈二十载,他先为大家播放了几段有关专家吟诵杜甫的《春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古诗词文的视频,然后结合视频内容谈起自己对古诗词文吟诵的理解。他认为吟诵不是像唱流行歌曲那样的娱乐,而是在传播中华文化。他告诉同学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关键看它的文化成就和文化特色,因为文化是实实在在的软实力,而我国的古典诗词歌赋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我们必须要继承下去的优良传统。王老师从古诗词文吟诵的概念、历史、内涵和外延等方面向同学们做了介绍,他强调我国古代诗词的创作和传承都是伴随着音乐的,这些音乐如今已经消失了,需要恢复,而吟诵就是解决当今学习古诗词时书面文字与口头语言相矛盾的问题。他把吟诵分为念、诵、吟、唱四种形式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区别,排在越后面的形式越具有音乐感。王老师渊博的知识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令到场的同学们深受启发,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陈岳琴老师接着为同学们做吟诵展示和现场教学。陈老师除六艺国学馆馆长担任外,还担任中华吟诵学会社会教育部主任、北京市海淀区吟诵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攻浙派吟诵。陈老师在讲座上做了题为《含英咀华,尝试古诗文吟诵》的现场展示和教学,她带领同学们先以盛静霞先生吟诵调学习李颀的《古从军行》,后以越剧读书调学习《诗经·关雎》,再以钱绍武先生吟诵调学习曹操的《短歌行》,花了一个多小时把这三首古诗吟诵下来。同学们在陈老师的引领下学得好而快,大家都陶醉于我国古典诗词的美妙韵律中。陈老师还教导同学们,吟诵介于文字与音乐之间,希望大家做一些音乐方面的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诗歌的吟诵。

  陈老师教学展示结束后,王老师做总结性发言,他认为本场讲座的教学没有涉及近体格律诗有点遗憾。他认为,诗词吟诵在古代是小众艺术、高雅艺术,而到当代则有失传的危险。他教导同学们,本场讲座的目的表面上是为大家普及吟诵知识,实际上是普及我国古典诗词,普及中华文化,希望大家平时学好诗词、热爱诗词,把这一国之瑰宝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王老师语重心长的发言得到了在场同学们的深切认同,大家都决心好好学习传承包括诗词歌赋在内的我国传统文化,并借着我校高度国际化的有利条件,把中华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发扬光大。

  最后,第九届人文学术月之古诗词文吟诵漫谈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讲座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许多同学还意犹未尽,他们与两位老师进行了私下交流。

  古诗词文吟诵漫谈讲座是第九届人文学术月活动的最后一场讲座,至此本届人文学术月已至尾声。衷心感谢参与本场讲座的老师和同学,特别感谢协办本场讲座的校研究生会博士部和栖迟诗社同仁们的大力支持。本届人文学术月闭幕式将于12月13日下午一点半在逸夫报告厅举行,我们期待您的参与!具体情况请关注人文研会人人网发布的通知。

DSCN5693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