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团学培训之GTD时间管理
给老妈打电话、问问同学讲座是否落实、写一篇博客、上传图片到人人、微博上答应某网友给他找一个网站的链接、刚接电话下周日要同学聚会、想减肥、朋友推荐去看一部电影、想考一个职业资格证、手机话费没有了得充值、想去西藏旅游…… 每天面临如此多琐碎的事情,怎样处理才能让一切井然有序呢?
10月25日晚,人文团学GTD(Get things done)时间管理培训会在主楼401进行。在特约讲师李参有声有色的讲述与现场互动中,两个小时不知不觉便过去了。“我觉得今晚在这儿真的是获益匪浅,比在宿舍里面上网耗时间或是单纯看一本书更有帮助,今后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时间利用效率将会大大的提高,自己的生活目标也会更加明确。”
李参老师所阐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为什么要学习时间管理”。 她说,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对于职工的素质训练要求中,最看重的便是“时间管理”能力。但是,时间管理本身却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人都是24小时,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其实是自己,管理时间的过程其实是自我管理的一个过程。
但是,面临生活中重重琐事,我们常常不知所措,进而陷入时间的黑洞,丧失生活的目标。李老师说:“脑袋是用来做事情的,不是记东西的。”按照GTD时间管理方法,一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可分为收集、加工、组织、检视与行动五个步骤。所谓收集,就是将“你需要做的事”和“你想要做的事”统统罗列出来,收集的关键在于把一切赶出你的大脑,记录下所有的工作,把杂事忘掉。
加工是将这些事情按是否可以付诸行动进行归类,当事情较多的时候,把事情归类,批次来做更为高效。对于不能付诸行动的内容,可以进一步分为参考资料、日后可能需要处理以及垃圾几类,而对可行动的内容再考虑是否可在两分钟内完成,如果可以则立即行动完成它,如果不行对下一步行动进行组织。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专注于当下,不能再做一件事的同时三心二意。
之后的讲座中,李老师分别对“组织”“检视”与“行动”进行细致的讲解。在“行动”这一环节中,李老师说“决定下一步行动只需要10秒,但是很多人却做不到”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正如李老师所举的例子那样,“网页上收藏一篇文章,但是以后便再也没看过”、“听同学说某本书好看,打算买来看,但是后来便再也没下文了”……
GTD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法。通过李参老师的悉心讲解,与会成员对时间管理有了深一层次的认识,为今后人文团学工作的更为有效地有序展开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