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人文主义的真义关乎两点: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保障,对人的精神自由的尊重。
一颗鲜红、古雅的“中国印”,表达了北京将办一场“人文奥运”的使命。在北京奥运的3大目标中,“人文奥运”超越“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成为排在第一位的目标。科技含量是一个大型国际盛会的基础,绿色奥运则是出于对环保这个普世价值的尊重和对外国客人身体健康的爱护,只有“人文奥运”是一个非常中国式的使命表达。与其他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普遍“遗忘”了这个重要目标有所不同,中国特意强调“人文”二字,自然是想借奥运来表达中国是非常重视、非常在乎“人文”,甚至,是想表达中国已经非常“人文”。
从目前北京奥运的准备工作来看,对“人文奥运”的诠释似乎将集中在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方面。可以想见,中国的许多文化遗产将在奥运屏幕上纷纷亮相,大放光彩;平常难得一见的礼仪之邦秀,也将让我们唏嘘不已。
此外,随着奥运会正式举行的日益临近,在“盛世办奥运”、办“和谐奥运”、“史上最好奥运”的奥运说词之外,又多了办“安全奥运”、“空气能见度较好的奥运”和“交通畅通的奥运”等新说词,这些说词也得到了中国电视屏幕观众的广泛支持和理解。一些特爱响应政府号召的北京人,甚至选择了离开北京、在外地度假过程中观看奥运这种FB方式。
奥运被政治化的表现,就是被加上了许多如上所述的“政治定语”。其实,奥运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国际运动会,没那么多定语(包括那些“政治定语”)。让奥运的归奥运的,让其他的归其他,享受一个单单纯纯的奥运,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人文的目标。
不过据媒体们报道,奥运前夕还是出现了一些打着奥运旗号,却不那么人文也不那么法治和亲民的做法。为了落实奥运二字前面的那些种种“政治定语”和“政府定语”,出现了种种有浪费、扰民之嫌的“奥运措施”。当然,同样是据媒体们估计,这些现象都是属于少数的、支流的和正在改进中的。
不过,既然“人文”这个“奥运定语”已经公开提出来了且已深入人心,那么,我们就办一场“人文奥运”吧。既然是“人文奥运”,那么一切与奥运有关的事项,都应当讲一点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的真义关乎两点: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保障,对人的精神自由的尊重。从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至少在办奥运期间注意节俭、不扰民,应当是“人文奥运”的题中应有之义,此外,北京和中国其他地方的空气质量能否在奥运之后得到持续改善,奥运期间的公园政治集会这种很人文、很自信的景观是否还会继续存在,那些因奥运而被迫暂时离开北京的人们,能否继续在举办过国际盛会的首善之地获得更好的生存前景,都是在人文主义原则之下应当关注的细节。当然,奥运之后的经济走势,更是大过天、大过奥运的社会课题。
2008年陆续发生的一些因民生问题而引起的突发事件,更是在提醒应以平常心而不是功利心来办奥运。奥运只是一个国际性的体育狂欢节,其政治宣导、政治公关的功能是非常有限的,过于追求奥运的政治传播效果的干净、完美、宏大,实际上得到的效果可能刚好相反,过犹不及嘛,踏踏实实改善民生和民权才是该积极去做的事。更何况,再完美的电视画面看多了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再牢固的“仿像世界”终究也会像纸包不住火那样而烟消云散。祥云卷轴式样的火炬,似乎想证明“纸能包住火”,但这怎么可能?
最后,就奥运精神本身说几句。奥运精神包含了以下内容:普遍参与(提倡非职业化的体育竞技)、公平竞争(反对暗箱操作和垄断)、友爱与和平(反对暴力和滥用强制力)、自由(体育中的飞奔、跨越,象征着人类自由发展、自由生活、自由表达的本能诉求)、反对各种社会歧视(如反对肤色歧视、举办残奥会)。反对社会歧视是奥运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文主义的重要原则之一,办“人文奥运”,当然就应该坚决反对社会歧视,那么,在奥运前夕对一些没有北京户籍的“外来人员”进行“疏导”时,应以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存权为前提。北京奥运提倡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表达了以下认知:确实存在一些共同的、普世的梦想;但另一方面也应当尊重每一个人自主的、具体的、属于个人的梦想,有的人的梦想就是希望在奥运期间仍能留在北京谋生而不被“疏导”,这点梦想虽然微薄,但关乎全家生计与个人尊严。套一句广告词来说,就是奥运真好,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本文原载《南风窗》2008年8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