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比较文学所主办的中外文化名家讲坛邀请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舒宪教授,以“儒家神话新探”为题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主南514教室座无虚席,我校师生70余人参加。
叶老师一反学术界通常认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无神话”的观点,用全新的神话观重新进入儒家传统,主张神话研究应该走出文学本位、文献本位的局限。讲座从反思三个传统观点入手:第一是认为神话与历史对立的观念,指出在历史和神话之间本来就存在密切的联系:谢里曼发掘特洛伊城印证《荷马史诗》、甲骨文中的四方风证明《山海经》就是中外文化史上的有力例证;而历史也是构建的,更多的是一种权力叙事。第二个传统观点是局限于文献记载中的神话,不理会其它的材料。叶舒宪先生提出了文字、口传、图像、实物四重证据以及文字、口头、图像、物、仪式(礼乐)五重叙事的重要主张。第三:通常人们认为“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儒家无神话。事实上,儒家所崇拜的圣人本意指的就是那些能凭借敏锐听觉获得神意者-巫(舞)者。孔圣人形象的产生正是中国文化最具原型意蕴的造神运动。在对儒道共同强调的圣人传统进行分析之后,叶先生指出,“玉”是中国上古独特的神圣观念,因而对“玉”的理解是理解中国神话的关键,玉作为显圣物而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拥有丰富证据。
讲座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如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三联画 1976》、台北故宫藏红山文化玉熊神像、三星堆的圣人通神面具等,生动的辅助了讲座主题。叶老师推荐的《Mythistory》、《疯癫与文明》、《元史》等书,开扩了学生视野。
高旭东教授点评讲座,认为叶老师的新鲜观点,用陌生化的技巧激发大家思考,琳琅满目的博物馆式的讲座内容对开拓学术思路很有帮助,并鼓励大家在学术研究中多提具有创造性的新观点。在座同学针对儒家神话问题提问,得到了叶老师的相应解答。超星数字图书馆对讲座全程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