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在主南200举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讲座第五期——“走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误区”,主讲人是我校人文学院吕文华教授。吕教授有着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在讲座中列举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例子,引起了在场师生的极大兴趣。
吕文华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大方面,即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误区,关注语法和语义背景,关注句法结构的语用特征。吕教授首先从语法项目的选择、语法解释和虚词释义三点阐释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误区——重形式,轻语义、语用。吕教授以《汉语教程》中“把”字句和“被”字句以及《汉语八百词》中的虚词释义为例进行讲解和分析,强调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不要围绕结构而使得教学项目纷繁,应考虑语义内容,使教学简明易懂。
讲座第二部分中,吕文华教授从语法语义描写,交代语义背景,指出主观评价三点讲解了关注语法意义和语义背景的重要性。吕教授以留学生的偏误为例,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对语法语义的描写是否准确、到位、具体是留学生能否说对、写对的重要因素。很多偏误的出现不是简单的母语负迁移导致的,教学时的不到位往往引导出错误句子,教会学生犯错,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吕老师在讲座第三部分中提出关注句法结构语用特征的必要性。她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一方面很薄弱,鼓励新一代后起之秀填补语用的空白。吕教授特别强调对外汉语教学在吸收本体研究成果的时候不要跟风,别人做出什么就马上拿来用,而要从教学最基本一步步来,教学要经得起时间检验。最后吕文华教授强调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不仅注重“实用”——提高学生口语和写作水平,还要注重“管用”——语法、语义、语用并重,形式意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走出重形式,轻语义、语用的误区。
本次讲座以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真实偏误为例指出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误区,提出了应对策略,引导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发展方向。同时吕教授还鼓励学生不断去探索、填补语法教学的空白和薄弱环节,她亲切和蔼的讲座风格也赢得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施家炜副教授主持讲座并作点评,指出吕教授讲座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所存在的误区,更在于引导我们思考如何走出误区,而其思路与理论语法学界的“三个平面”思想和当前语法研究中句法语义接口研究和功能认知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都是一致的,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些思想,走出误区,还有待更多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