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系列学术讲座第二讲在我校主楼南200教室举行,此次讲座由汉语学院副院长陈忠教授主持。
陆教授此次的讲座内容承接上一讲,继续介绍了语义指向分析、格分析理论、“虚范畴”理论、提取分析理论、轻动词分析理论、中心词分析理论以及类型学分析理论等现代汉语中的研究方法。
语义指向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的分析手段。陆先生用大量的例句清楚地解释了语义分析的含义和此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并且总结了语义指向分析法的两个特点:只能指向一个疑问形式和只能后置。
格语法分析理论的“格”有三个含义:传统的“格”概念、菲尔墨的“格”语法理论和乔姆斯基生成语法里的“格位”概念。陆先生指出这里所说的格语法分析是指菲尔墨的语义格分析。
虚范畴理论又称为“空范畴”理论。陆先生举例介绍了三种空范畴:名词移位后所留下的语境、隐含的虚范畴、由于省略造成的空位。
提取分析理论又称为“关系化”理论。提取是指动词论元的提取。陆教授介绍了提取分析理论的研究内容和局限性。
轻动词分析理论主要用来解决双宾结构的问题,以乔姆斯基的“X—bar”理论和Larson的“动词空壳”(vp—shell)假设为学术基础。陆先生从轻动词的特点、对汉语的解释运用两个方面对这个理论做了进一步解释。
关于中心词分析理论,陆先生介绍了中心词在语法学中的三种意义、与传统语法分析的异同,进而提出了新的中心词分析理论的依据,有效解决了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争论。
陆先生最后介绍了类型学分析理论。陆先生用生动具体的案例加深了现场200余名听众对各种理论的理解。
最后,陈忠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性陈述。他指出本次讲座分别从形式、功能、类型语言学等方面出发,向大家详细阐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著名理论和方法,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并对陆先生的精彩演讲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