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人文学院罗卫东教授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1-05-24  新闻来源:人文学院汉字研究所 

3月2日下午,人文学院罗卫东教授应邀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中文部做了题为《新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义诠释》的学术报告。

罗卫东教授首先讨论了汉字的性质,从世界文字分类的角度,用实例说明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等类型文字,分析汉字是意音文字,汉字形义具有可诠释性。在现行汉字层面,存在形义有联系、形义联系脱节、形义联系回归、形义联系后生、形义联系交错、形义无联系等情况,汉字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形义关系,诠释复杂的汉字形义关系时,人们不能仅仅依据许慎诠释小篆形义关系的《说文解字》。殷焕先教授针对汉字识字教学现状,最早提出“新说文解字”,即为了教学可以不讲求汉字的传统构字理据,可以“穷想办法”,编字理来教学生。罗卫东教授指出“新说文解字”不依据传统构字理据诠释现行汉字形义,做到了不以古律今,但是“新说文解字”编造字理时有值得商榷之处。“新说文解字”在诠释现行汉字形义关系时面临着时间选择的难题,即如何从古、如何据今:而在诠释的客观性方面,“新说文解字”也需要解决个体单字诠释与汉字系统如何协调的问题。罗卫东教授用具体汉字说明“新说文解字”应立足现代,参考古代。单字的诠释需在全面分析汉字系统基础上进行,避免诠释的主观性。就不会出现把“画”字讲解为“一块豆腐切四半,放进锅里盖上盖”的说法。

哈佛大学东亚系中文部的老师们也就汉字简化规律、繁体字与简化字对应关系、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关系、图画文字等问题和罗卫东教授进行了讨论。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