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教授参加 “联合国70年:使命、责任、未来”国际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5-07-22  新闻来源:国际关系学院 
    为纪念联合国成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共同主办的“联合国70年:使命、责任、未来”国际研讨会20日在北京举行。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卢树民、坦桑尼亚前总统姆维尼、联合国代理裁军事务高级代表兼副秘书长金垣洙、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泽里胡恩、各国驻华使节及国际知名学者等约13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在开幕式上表示,新形势下,国际社会应该传承联合国的精神和理念,坚决走多边主义道路,不断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李保东强调,《联合国宪章》倡导的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基本原则,奠定了当代国际秩序的基石。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推动共同发展和促进人权发展方面的实践,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度调整和变革的时代,全球化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李保东表示,各国利益攸关、休戚与共。在机遇面前,没有国家可以独占。在挑战面前,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李保东提出四点具体看法:
    第一,坚持民主平等。主权平等是联合国宪章的首要原则,在国际关系中必须坚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选择的发展道路与社会道路,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必然趋势。在国际事务中,不能搞一言堂或大国共治,应让全球共治、民主协商蔚然成风。
    第二,坚持公平法治。国与国相处,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世界这么大,必须有规可循,各国都要按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准则办事,用普遍适用的规则明辨是非。国际法解释和适用不能有双重标准,更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历史命运、不同的现实国情,注定了不同国家走不同的发展道路。强求千篇一律只能导致文明的冲突和对抗。不同文明和宗教应该相互地尊重,和平相处,互学互鉴。
    第四,坚持合作共赢。全球化的时代,呼唤全球化的心态,更需要合作共赢的精神。各国应该共赢挑战,同享机遇。将本国发展融入共同发展,让本国利益应同世界利益同频共振,只有这样,团结协作正能量才能遍及全球。
    李保东说,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也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在这一重要的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在政治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权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人类的福祉。
  与会者围绕联合国在维护国际秩序方面的作用及挑战、全球治理中联合国的角色、新形势下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等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韩国、斯里兰卡等国的13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外国驻华外交官、联合国驻华系统官员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教授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