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北京语言大学张浩副教授应邀为北语师生作讲座

发布时间:2014-11-24  新闻来源:人文社科学部 

  11月18日上午,在北京语言大学教二楼460教室,人文社科学部“对外汉语教学专家系列专题讲座”第七讲如期举行,本场讲座邀请了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张浩副教授就“基于海外汉语教学的几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这一主题进行讲座,来自校内外的近两百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张浩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及中国语言文学,出版相关专著1部,译著2部,汉语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她长期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在汉语学院教授过多类型、多层次的对外汉语课程,曾获北京语言大学优秀教学奖一等奖。张浩副教授先后赴瑞士苏黎世大学、美国山姆休斯顿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和西安大略大学等海外高校教授初中级汉语课程、汉语语音与语法教学及中国文化等课程,多次受邀参加北美中文教学年会及加拿大中文教学年会并宣读论文,曾应邀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和多伦多地区教育局进行中文教师培训或作对外汉语教学法讲座。

  在讲座中,张浩副教授首先介绍了海外汉语教学的现状,认为海外汉语教学正处于升温的过程,而中国国家汉办的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海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同时指出汉语教学的主体在国外,因此要重视海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之后,张浩副教授以美国为例介绍了海外汉语的主要教学机构,并结合自身在海外的教学经历着重介绍了海外汉语教学在大学的教学情况,将汉语在海外作为专业课和选修课教学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对比介绍。张浩副教授提到在国外很少有人选择中文专业,更多的人是将中文作为选修课来学习,而在汉语选修课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汉字书写和认读、学时短而教学任务重、学生没有兴趣等问题,并以自己如何在选修课上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兴趣为例阐述了自己基于海外教学的一些教学理念和模式,认为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目的语环境和在海外学习汉语的非目的语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上也应当有所调整和侧重,海外教学一定要把认读和书写分开,并要注重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最后张浩副教授介绍了汉字教学的几种方法,提出自己主张将汉字根据难易程度做分级处理,不必全都要求掌握读写,讨论了关于机写能否代替手写、简体字和繁体字、教学进度快好还是慢好等问题,并介绍了海外汉语教学中教材的本土化以及常用教材等情况。

  张浩副教授从海外教学现状出发,结合自己海外教学的亲身经历,为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其在海外教学的丰富经历和风趣的讲解感染了在座的师生,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人文社科学部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施家炜副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她最后对张浩副教授的讲座作了总结,认为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展示了海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发展变化、存在的问题等,并可以引发我们对如何针对不同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去设计教学以及在海外非目的语环境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