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张博教授应邀在教四楼103教室为人文学院2012级本科生作了题为“汉语并合造词法及其对词义发展的影响”的讲座,这是2014-2015年第一学期人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系列专题”的第一场讲座。
张博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词汇。本次讲座中,她根据汉语词汇和文字的类型特征探讨并合造词法的制约因素,分析并合造词法对汉语词义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讲座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张教授明确了“并合造词法”的概念,即“将两个词汇成分或单纯词的两个音节共同承载的语义归至其中之一而造出新词或者构词语素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以帮助同学思考。
然后张教授根通过对比“并合造词法”与“词语缩略”的定义、形式、使用及保留成分方面的异同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说明二者是不同的词汇现象,因而提出建议“把‘并和’视为汉语的一种造词法以便于观察和解释汉语词语衍生和词义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接着,张教授分析了汉语“并和造词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词长特征、文字特征等方面。其次,张教授解释了“合并造词法”对词义发展的影响,包括丰富了汉语词汇成分的多异化途径、使单音节词义在并和义的基础上继续引申、影响词义透明度等。
最后张教授做出总结,将两个词汇成分或音节共同承载的语义归至其中之一而衍生的新词或新语素统一的视为并合造词法的产物将有利于观察汉语词汇和文字的类型特征对词语的生成方式的影响,也便于探讨词语衍生与词义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而推进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
提问环节,听众根据讲座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而张教授耐心做出解答。从师生一来一回的交流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新提出的造词法领域还有许多空白需要填写,更需要更多师生的关注、探讨以及研究。这是本学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系列专题”第一次讲座,其成功地引起了同学们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兴趣,为之后讲座的成功举办奠定良好开端。相信在未来,语言学中存在的更多新兴问题将会进一步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加入这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