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汉语学院主办的“汉院师说”讲坛第二讲在教一楼601正式开讲,汉语学院的崔健教授为汉院师生做了一场名为“指示形式的复杂度与指称功能、句法实现的关系——基于跨语言的考察”的精彩报告。
崔健教授以“指示词的基本功能”为引,举例说明了直接论元和定语的三种关系。接着,崔老师以英、日、韩、维吾尔等多种语言为例,说明直接论元位置上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差异的原因:指示词的功能分化差异及指示形式复杂化手段的差异。在指示词功能分化方面,崔老师指出汉语里指示词的分化程度相对低,因此光杆指示词的功能大于其他语言的光杆指示词,甚至大于复杂指示词,还可以覆盖汉语内部包括谓词性指示词在内的其他部分功能;这就导致两种指示形式、指称意义和句法实现的关系互相交错。在谈到指示形式复杂化手段的差异时,崔老师以汉语为例,指出汉语复杂指示词采用量词这一个体化手段,指称对象通常限于个体对象,但个体化的要求也因句法位置和表达需要而呈现强弱差异。
崔健教授还谈到定语位置上的差异,不但在于指示形式的类型差异,而且在于指示词和定语标记的相容、相通或排斥。在谈到两种指示形式的对立和中和时,崔老师引用数位学者的观点以多种语言为例进行详尽分析。最后,崔健教授提到,相较于只用一种指示形式的语言,汉语等语言都属于“特例”,差异主要表现在指示词的功能分化程度、对句法位置的依赖程度,以及指示词复杂化手段的差异。
崔健教授的讲座学术含量高,信息量大,其跨语言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给参加讲座的老师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大地开阔了大家的学术视野,相信对今后的学习、研究和教学都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