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任、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严文斌先生一行四人,赴我校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考察,商谈外媒舆情分析合作事宜。崔希亮校长会见了严文斌主任一行,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韩经太教授、外媒报道分析中心副主任高金萍教授参加了会见,新闻系主任云国强及新闻系部分教师陪同考察。受学校党委宣传部和人文学院新闻系之邀,严文斌主任还来到“新闻传播学前沿论坛”,与外媒报道分析中心研究人员、新闻系师生畅谈中国国际传播舆论环境和中国对外传播策略。
严文斌主任一行考察了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外媒报道分析中心自主研发的“外媒报道分析系统”,与外媒报道分析中心研究人员交流了外媒舆情监测的体会。新华社对外部下设的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致力于收集海外主流媒体信息,对影响中国对外传播的海外舆论和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
严文斌主任来到人文学院320会议时,为新闻系师生做了题为“中国国际舆论环境与对外传播策略”的讲座。严主任使用丰富详实的案例,分析了中国当前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指出“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已经形成,华文新闻在世界新闻中所占的比例只占3%左右,而外媒营造的舆论氛围里将中国“妖魔化”、“有罪推定”等趋势难以被遏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新国际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严主任强调,任重道远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先发制人,妙用传播技巧占领舆论制高点。
“‘新华体’为什么在读者中不受欢迎?因为里面写的全是概念。”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严主任提出了对外传播现存的八大硬伤,包括无事生非;自说自话和自娱自乐;夸张煽情,从概念到概念;宣传味浓重等;长期忽视公共外交;讲道理不讲事实、讲政治不讲故事。严主任结合这八大问题,提出传播者应该重视文化差异和语言的精确度,找准受众,缘事而发。新闻是“藏舌头”的艺术,严主任强调要用事实抒发道理,将意图自然地融在细节之中,以国际化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用专业化的传播策略达成正面效果。讲座最后,严文斌主任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
严文斌主任系国家新闻出版领军人才,先后历任新华社上海分社党组成员、总编辑,上海证券报党组书记、社长等。1986年开始在国际主流媒体用英文发表专栏文章、评论和特稿,参与组织过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世界妇女大会、历届全国两会、中共党代会、APEC会议等重大报道活动。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论文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