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5日下午,应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的邀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陈彤教授来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作了题为“母语与非母语之间的互动模式及语用行为——兼谈中美文化差异对汉语教学的影响”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勤教授主持,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主任张博教授,以及江新教授、郑艳群教授出席了此次讲座。
陈彤教授以中国人最常用的打招呼方式与美国人在汉语初级教学中学到的基本问候语“你好!”之间的矛盾为切入点,引用中外名家观点,为现场观众介绍了文化和文化休克的定义。接着,陈教授凭借他自己在北美十几年的教学和生活经历,以及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以非常生动贴切的例子详细地比较了中美在社会等级、责任义务、团队协作、时间观念、日常问候、赞美手段、待客之道、送礼方式、餐桌礼仪、谈情说爱、对女孩或者妇女的称呼、对规章制度的态度认识等各个方面的差异表现。
不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工作学习的人由于其自身文化适应能力弱有可能产生文化休克现象。陈彤教授简单介绍了文化休克的主要症状,并由此谈到对外汉语教师在面对学生产生文化冲突时应起到的作用。
昨天的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学术报告厅坐满了来自校内外的师生。整场讲座,陈教授语言幽默、诙谐风趣、富有激情,细数中美文化差异的方方面面,与观众互动频繁,现场气氛热烈异常。讲座结束后,师生们纷纷就目前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化教学问题提出了许多思考,陈彤教授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师生们共同讨论和交流。

陈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