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下午,我校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副主任王佶旻教授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做了主题为《语言测试研究的新视角》的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助理、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施家炜博士主持。来自人文学院、汉语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王教授本次讲座的目的主要是带领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认识什么是语言测试,她从语言测试的学科定位出发介绍了语言测试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从事语言测试所需的理论与知识储备。王教授的介绍让同学们对相对陌生的语言测试领域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
之后,王教授开始从“踏雪寻梅——语言能力的探索”,“知微见著——测量理论”,和“独具匠心——考试技术的发展”三个角度为同学们重点讲授了语言测试研究的新视角。语言能力问题是语言测试领域最为核心的研究问题,也是推动这个学科向前发展的基本问题,王教授首先介绍了语言能力的理论变迁的三个阶段及其相应的背景,随即,她又为大家介绍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交际能力的认识,指出“缺乏实证研究”是研究的最大缺陷。此外,王教授重点解释了语言能力标准的定义以及为什么需要制定这样的标准,又介绍了国内外语言能力标准的历史与现状。
介绍完语言能力,王教授介绍了现代测量理论及其在语言测试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三大经典理论即“真分数理论”、“概化理论”和“项目反映理论”并一一指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由于这部分内容大家比较陌生,所以得到了教授充分的讲解。最后王教授介绍了考试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实例的操作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出题是一份很严谨的,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和学习才能胜任的工作。
王教授多年从事语言能力及能力标准研究、口语测试研究和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等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语言测试领域有着深入了解。本次讲座给同学们带来了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方向,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增加了同学们对语言测试的知识。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本学期涉及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汉语第二语言教材、汉语第二语言教师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测试等学科领域的人文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系列讲座”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