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商学院“经世·金融”大讲堂:理财行业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路径

发布日期:2024-12-30  作者:商学院 点击量:

经世济民、金融论道。为进一步建设和提升学院学术氛围、完善实践体系,商学院全新升级的“经世·金融”大讲堂再次为大家带来新思路、新启发。12月20日,以“理财行业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路径”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举行,此次讲座为2024年第11期,总第74期。本次讲座由中银理财研究部负责人白晓宇主讲,商学院陈丹妮老师主持。

白晓宇博士,清华大学本硕博,2009年进入中国银行,开始从事自营账户债券投资工作,并在这一领域工作了10年。期间,她曾先后在北京分行金融机构部、香港分行以及中银基金挂职或交流。2020年进入中银理财,从事3年投资评审工作和一年研究工作。此外,白博士还曾在国务院金融委借调一年,积累了丰富的政策与实践经验。她在《审计研究》《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研究》、CJAR(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白晓宇老师首先从银行理财在整个资管产品体系中的定位进行切入,详细介绍了银行理财的基本概况及其发展历程。白老师指出,银行理财行业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市场形成期、非标扩张期以及净值化转型期。其中,市场形成期奠定了银行理财在资管领域的重要地位,非标扩张期推动了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而资管新规的出台则引领行业进入净值化转型阶段,开启了规范化发展的新纪元。

在讲座中,白老师深入剖析了理财子公司当前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白老师提到,由于银行母行具备强大的渠道资源优势,加之银行资产端可投资资产种类丰富、灵活性较高,使得理财子公司的盈利能力远超头部公募基金,成为资管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白老师认为,随着监管评级体系的引入,行业正在从“规模驱动”向“质量优先”转型,这不仅会影响理财子公司的资产配置策略,还对新牌照的发放产生深远影响。此外,她还提出了理财子公司联合设立的可能性,认为这是未来行业格局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白老师还对银行理财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专业展望。她指出,当前国内经济仍需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实现稳增长,未来存款利率或将进一步下调。在此背景下,理财产品的收益优势将更加凸显,为理财规模的回暖提供了有力支撑。到2025年,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再创历史新高。随着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银行理财行业正迈向更加规范、透明和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未来可期。

在讲座的后半程阶段,白晓宇老师结合学生的提问,深入解答了关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职业发展、求职准备以及招聘要求等热门话题,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白老师指出,随着理财子公司逐步实现净值化转型和产品创新,金融与科技交叉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才,将更具竞争优势。实习经历是求职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能够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认知。她建议大家尽早进入相关机构进行实习,从基层岗位出发,了解实际业务的运作模式,积累实战经验,同时通过实习观察行业需求,以便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既有对行业发展阶段的宏观梳理,又有对理财子公司发展现状与特点的深度解析,最后更从政策趋势与市场需求出发,对银行理财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本次讲座让同学们对银行理财子公司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就业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白晓宇老师的专业讲解赢得了听众的一致好评,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责编:王雯、郭展伶)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