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北京高校心理沙龙“我们在AI时代怎么做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25-05-22  新闻来源: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北语新闻网5月22日电通讯员 王颖 王一惠 李芳缇 摄影 李芳缇 王一惠 王硕)为深入落实北京市教工委《关于优化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文件精神,探讨AI技术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与创新,北京高教学会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委托我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开展主题沙龙活动。5月16日,北京16所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齐聚我校,围绕“我们在AI时代怎么做心理健康教育”展开广泛研讨。

沙龙由我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王颖老师主持,她在开场中指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机遇与挑战,本次沙龙旨在搭建行业交流与学习平台,与AI时代同行、与高校同行携手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新可能。与会教师结合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AI的使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北京印刷学院贾烜老师分享了教学一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式的思考,航天工程大学闫欣媛老师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AI对学生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带来的风险,引发在场教师的共鸣和讨论。在聚焦AI技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现实问题与困惑之余,老师们围绕AI在多元场景的潜在应用表达了浓厚兴趣与创新需求。这一讨论热潮的背后,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AI技术落地的密切关注、对专业服务品质的执着坚守,更折射出老师们对学生知识掌握成效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学生隐私保护的高度责任感。

22DB61

在主题分享环节,清华大学赵嘉路老师呼应与会老师们对AI赋能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关注,通过现场演示介绍了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课程中如何使用“标准病人智能体”,展示了AI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课程互动方面的潜力。外交学院游琳玉老师围绕AI辅助心理咨询展开思考,她从使用现状、伦理态度、伦理需求等方面分享了初步研究发现,提出数据安全、责任界定、治理原则等重要议题启发大家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叶芷茵老师聚焦AI辅助心理测评,结合实操工作框架和流程,分享了在AI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应对之道,启发大家思考心理测评新思路。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史海松老师针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存在的难点,提出“随身AI智能体”的构想,倡导让技术成为连接专业服务与学生需求的智能桥梁。

116FFE

在问答环节,关于与会者针对如何高效搭建服务学生的智能体等议题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可,在探索AI技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更需从具体场景切入,让AI真正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切实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在活动尾声,老师们纷纷反馈了此次沙龙的收获,一致表示沙龙时间有限并期待后续。王颖老师向高校同行的开放分享表达感谢,探讨“我们在AI时代怎么做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与时俱进并永葆人性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她回应同行关切倡议共建AI赋能心理工作的学习社群,推动高校间的学习交流与资源共享。

本次沙龙为北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跨校交流AI应用架设了联结的桥梁,既展现了AI技术在课程教学、咨询服务与心理测评等具体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在直面伦理治理、数据安全等核心挑战中呈现了从业者的信念和潜能。北京语言大学将与AI时代同行,在心理育人工作中持续开拓创新,积极推动AI技术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创新,为构建更具时代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编辑:陈思远

审校:姚美先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