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学子在北京林业大学,同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七所高校的学生一起聆听张文木教授解读“毛泽东诗词中的战略思想”。

张文木教授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曾就中国安全战略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在此次讲座中,张教授以朴实而又幽默的语言,深刻解读毛主席诗词中所蕴含的战略思想,从不同的维度展现近代中国的历史。
讲座伊始,张教授从实际出发,以哲学思辨的思想说明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强调给中国新一代留下思想战略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读书者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知识分子搞研究应该实事求是,详细讲述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深刻意义,广而言之,学问是为国家服务的,历史上,文化并不致胜,还要学会经世致用,格物致知,学问与国家命运结合。朱熹,王阳明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学问伟大,在于针对问题,针对当下。除此之外,张老师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要勇于担当,用于面对困难,强调对立面即是真理,我们要感谢对立面,感谢人生中的困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是困难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斗争走在前列,斗争促进发展。

张教授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有两大转折点:第一次是四一二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促进共产党认清现实,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第二次是1934年中国共产党被迫战略转移。首先,王明错误在完全不符合中国实际,没有考虑到中国与欧洲的地形差异,王明支持欧洲决战思想,但是中国与欧洲不同,西南没有平原,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打法,虽然这次战争失败了,但是加强了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纵深认识。其次,张国焘对红军的长征方向的错误认识导致我党遭受重大损失,而毛主席注重历史经验,论从史出,生死存亡,治国理政,毛主席从来只看唯物主义大道。因此,毛主席强调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蒋介石使人民成为流民,而毛泽东使流民成为人民。在长征期间,毛主席的不少诗词都反映了其雄韬大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除此之外,还有“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在长征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毛主席还是坚持理想,不灰心,不气馁,不轻言放弃。张教授勉励在场的学生们,困难使人成长,不要畏惧困难,要感谢困难。
张教授在毛主席的诗词中解读出,一个民族光靠勇敢不行,比如日本,没有选择正确的路,能回来的路才叫路,回不来的路都是不能走的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同时期的文化只有中华文化没有被肢解。我们的新中国是换血的革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老一辈的努力奋斗下,才有今天的新中国,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