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至25日,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应用外语学院邀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教育学院的弗朗索瓦· 涂尚(Francois Victor Tochon)教授莅临学部参加深度教学法学术会议。
涂尚教授带来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题目分别是 Plurilingualism and Peace: Our Role as Educators、Posthumanism–Educating Cyborg Youth。应用外语学院全体教师以及二十多名来自校内外的师生聆听了讲座。
多语主义与世界和平:教育者的角色
讲座伊始,涂尚教授探讨了一个可能的未来设想,提出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应该成为和平教育的战略目标,成为和平教育的一种即将到来的趋势。他从学校政策的角度来探讨和平与全球化的利害关系: (a)语言多样性在实现和平、世界公民身份方面的作用; (b)双语能力与其带来和平能力的关系; (c)英语和其他通用语言的作用; (d)语言教育与世界和平之间的联系。该讲座激发了人们对公民社会的参与和贡献的反思,提出了与动机、权力、知识和合法化有关的问题,并以文明社会的复兴为目标。语言教育者应起到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探讨如何解决以上的问题,以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交流。
后人文主义—教育电子青年
在讲座中,涂尚教授紧扣时代发展趋势,提出人类发明了一种新的奴役形式,即在线管理和不断使用手机。大多数情况下,当你观察年轻人的任何形式的活动时,你可能会注意到某种新的附加物使他们与某种形式的心理补偿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孤独感强烈。年轻人天生就会成为机器人吗?有几种专业人士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这样的心理依赖,他们成为精神食粮分配器或无价知识的天赐良机: 电脑工程师,在线教学设计者,…以及我们教育工作者。整个行业被创造出来,不惜代价产生和延续这种上瘾。移动学习以及通过手机等设备进行远程编程,构成了现代版全景监狱的完美电子组合。教师通常反对教学的商品化。技术往往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工具性思维将学术功能转化为一个为了经济目的非价值的世界。但技术改变了人类的面貌,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
在互动环节,涂尚详细回答了学生和老师分别提出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们多读书,多思考,多提问题,不要人与亦云。
在会议期间,涂尚教授还与挪威研究中心和马耳他研究中心两个国别研究中心的老师们进行了座谈,探讨了挪威与北欧邻国以及马耳他的语言政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