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当计算机遇上经济学——教研相长与慕课应用讲座举行

发布时间:2017-11-06  新闻来源:信息科学学院 

   

讲座开场

讲座开场

   11月3日下午,由信息科学学院主办,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主讲的“当计算机遇上经济学讲座在主南201顺利举办。李晓明教授是中国计算机技术的播火人之一,1982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原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现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电气工程荣誉学社Eta Kappa Nu社员,IEEE高级会员,ACM会员。

李教授讲述慕课相关内容

李教授讲述慕课相关内容


李晓明教授先提出一个问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能干什么?接着他指出,在计算机发展的前四十年,人们将计算机视为工具,而近二十年间,计算机不仅仅可以作为工具应用于其他学科,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互动。进而引出他本次讲座的主题: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他指明:正是因为计算机的种种特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应用分析与决策空间的就业方面将有很大的前景。

现场认真听讲的观众

现场认真听讲的观众


教授以计算机和经济学的融合为例,向我们展示了计算机的功能。首先,教授向我们展现的是匹配问题,他从简单有趣的小例子入手进行深入解读,引入了金融学问题中的完美匹配,而这种匹配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解决经济学中的各种问题。

李晓明教授谈到了网络效应下的市场。他提出:个人对物品的感觉是独立于其他人的,而有些商品参与的总人数越多,商品本身的价值就越高,这类商品便具有网络效应。随后他通过计算机、数学函数的计算,对这类商品进行分析,深入解读商品的利益问题,展现出计算机和经济学相结合所产生的非常可观的效果。

嘉宾及各位老师合影

嘉宾及各位老师合影


作为北大慕课工作组的组长,李晓明教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近些年对慕课的心得和体会,鼓励更多的老师加入慕课、开设慕课。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老师和同学们向李晓明教授提出了自己对于慕课的问题和看法,教授也对此一一进行了解答。

通过这次讲座,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对于计算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明白了计算机和其他学科结合所产生的效果,也对慕课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