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会合影
9月19日,由《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主办的第3届“《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北、安徽、福建、广东、江苏、澳门等17个省市自治区61所大学和相关机构的460多位专家学者、教师、研究生和留学生出席了本届论坛。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他对《世界汉语教学》近年的发展及“青年学者论坛”的举办予以充分肯定,鼓励青年学者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进一步推进学科发展。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的跨学科研究”。经过长达9个月的公开征稿,经专家评审,从65篇来稿中精选出8篇论文:《构式省缩与情态依附——以让步条件构式为例》(董正存)、《汉语地点直示成分在句法结构中的表现》(刘探宙)、《语境中语块的加工方式及其对句子加工的提升作用》(郑航、李慧)、《“快要……了”“就要……了”与时间状语搭配的问题》(朱庆祥)、《留学生汉语写作策略训练模式实验研究》(莫丹)、《英语母语者汉语写作中的词汇丰富性发展研究》(吴继峰)、《意大利学习者初级汉语口语词汇能力发展研究》(丁安琪、肖潇)、《泰国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化过程的模拟》(鲁骥)。8篇论文涉及汉语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大致在4个研究领域展开:汉语本体研究,主要是语法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包括语块加工研究和学习者词汇能力发展研究;汉语写作教学研究,包括写作策略训练模式和学习者汉语写作中词汇丰富性发展研究;泰国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化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张伯江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郭锐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江新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主任孙德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李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文秋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朱志平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张劲松教授8位专家分别对8位青年学者的报告进行了一对一点评。
北京语言大学赵金铭教授对本届论坛作学术总结并致闭幕词。他指出:“本届论坛论文的研究范围比前两次有所扩大,研究内容更加广泛,论述也更加深入,各位点评专家的评述立意高远,眼光独具,不仅提升了论文的水准,更使大家受益匪浅。”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的跨学科研究”。经过长达9个月的公开征稿,经专家评审,从65篇来稿中精选出8篇论文:《构式省缩与情态依附——以让步条件构式为例》(董正存)、《汉语地点直示成分在句法结构中的表现》(刘探宙)、《语境中语块的加工方式及其对句子加工的提升作用》(郑航、李慧)、《“快要……了”“就要……了”与时间状语搭配的问题》(朱庆祥)、《留学生汉语写作策略训练模式实验研究》(莫丹)、《英语母语者汉语写作中的词汇丰富性发展研究》(吴继峰)、《意大利学习者初级汉语口语词汇能力发展研究》(丁安琪、肖潇)、《泰国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化过程的模拟》(鲁骥)。8篇论文涉及汉语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大致在4个研究领域展开:汉语本体研究,主要是语法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包括语块加工研究和学习者词汇能力发展研究;汉语写作教学研究,包括写作策略训练模式和学习者汉语写作中词汇丰富性发展研究;泰国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化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张伯江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郭锐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江新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主任孙德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李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文秋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朱志平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张劲松教授8位专家分别对8位青年学者的报告进行了一对一点评。
北京语言大学赵金铭教授对本届论坛作学术总结并致闭幕词。他指出:“本届论坛论文的研究范围比前两次有所扩大,研究内容更加广泛,论述也更加深入,各位点评专家的评述立意高远,眼光独具,不仅提升了论文的水准,更使大家受益匪浅。”
http://www.cssn.cn/yyx/yyx_yclg/201509/t20150927_2475179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