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北语 -> 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分论坛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发布时间:2015-06-30  新闻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分论坛现场

  多彩贵州网讯6月26日下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分论坛在贵阳孔学堂举行。国内外人文社科领域和生态环境方面的著名学者,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等各家思想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及中西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理念等主题展开交流,挖掘中西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

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广智致辞

  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广智出席论坛并在致辞中指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本次年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及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具体行动,是服务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主动适应新常态的生动实践,也是以开放创新推动贵州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大举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任重道远。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致辞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在致辞中说,“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我想,挖掘中华文化中的生态文明理念,用于应对今天严重的生态危机,不就是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吗?所以,我认为,在这里召开这样一个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论坛,很有现实意义,它直面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现实矛盾,并把握根本,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努力发出中国声音,是一种符合时代需要的尝试,也是一种自觉的担当。”

参会学者认真记录

  专家学者现场对话

  论坛上,著名学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校党委副书记王鲁新;《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二版顾问孙关龙;国际知名学者,安徽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钱耕森;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让就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议题进行了对话。从中华文化宝库中挖掘有益资源,倡导正确的生态观念,从文化心态的根源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寻找新的思路。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校党委副书记王鲁新

  王鲁新: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应汲取儒家思想的智慧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这些理念与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慧是一脉相通的,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生态伦理思想和文化内涵已深深扎根于国人的心中,如“敬天法祖”、“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俭以养德”等质朴睿智的哲理,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二版顾问孙关龙

  孙关龙:中国文化就是生态观文化

  生态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字。“和为贵”,人与人之间要“和而不同”,国与国之间要“和谐共赢”,人类与自然之间要“和顺共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科学技术本质上是生态的。“天人合一”“生生不已”“德及禽兽”“泽及草木”“思及于土”“恩至于水”“顺物性命”“大德曰生”“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等。中华民族现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恰遇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伟大时代,我们要率先发明和运用生态型技术,发展生态型经济,倡导生态型政治,首先也必须实现由物质观向生态观转移的思想上的哲学上的革命。

  国际知名学者,安徽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钱耕森

  钱耕森:孔孟“仁者爱人”蕴含了生态思想

  孔子的“仁学”不只爱人,也爱他物,爱山,爱水,爱小鱼,爱小鸟,爱护自然,爱护生态。孟子看到了人的不当的生产与生活的活动,对原有的良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环,他以牛山为例,提出了警示。孟子总结出对山林与环境是保养还是不保养的经验与教训。“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这就有益于恢复自然和保护自然。大力弘扬孔孟“仁学”的珍爱自然、恢复自然、发展自然的智慧,以促进建设“美丽中国”,加速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程恭让

  程恭让:佛教文化本身就是生态文明

  佛教的共业观认为外在的自然环境及人类的文明建构无非是人类共业的产品,这为我们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及人化自然的关系,厘清人类对于生态环境问题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洞识。现代人间佛教高度重视人类共业的净化,积极参与生态环保事业,倡导心灵环保与生态环保的一致,尤其是作为现代人间佛教最卓越代表者的星云大师及他所领导的佛光山僧团,已经建构由人权而生权的现代人间佛教思想学说,并在现代人类心灵环保与生态环保的诸多问题上作出许多重要的贡献,值得我们讨论生态环境问题时认真评估和借鉴推广。

http://info.gzgov.gov.cn/system/2015/06/27/014403867.shtml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