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无疑是近些年教育界颇受瞩目的关键词。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教育改革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也从来没有放慢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10年的改革和发展规划,在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每年都会提出新方案、采取新举措、推出新动作,教育改革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历届政府都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执政的首要任务,教育改革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方案,部署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措施,同时强调分步实施。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方案。因为没有一步到位的教育,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
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综合改革方案于2014年岁末获批准,在2015年已开始启动;国家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意见在2014年9月发布,教育部在充分调研、周密部署之后于2014年年底发布高考改革配套方案,这些方案在2015年开始实施。这些均充分说明,每一年都是教育改革年,教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教育依然存在,教育改革就不会停止。只要社会对教育现状有所诉求,教育现状就要改变,教育改革就会发生。与此同时,教育改革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各级各类教育各有自身规律,而且不同阶段的需求亦不相同。比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公平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公众如此迫切的社会诉求,而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各种诉求。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改革永远是进行时,这意味着改革要实事求是,要因时因势制宜,而决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实事求是的教育改革,既要在源头上务实,以解决为什么改革的问题;也要在过程中务实,以解决怎样改革的问题;更要在效果上务实,以解决是否实现了改革目标的问题。
教育改革永远是进行时,也意味着教育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革,意味着稳步前行的同时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修修补补”、“反反复复”,甚至,在某些阶段还要痛下决心做“大手术”……
教育改革,与你我同行,让我们共同见证!
本文刊登于《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