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国家通用语言的作用就更加凸显。今天(2.21),是第20个“国际母语日”,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发布会,首个以“保护与促进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文件《岳麓宣言》正式发布。
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5年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大型语言文化类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工程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学科建设”、“语言保护工程”等工作逐渐展开。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我们经常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实语言本身也可以视为是一种文化,从国家的建设来讲,我们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共存,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语言就有一百多种,这些语言既是各个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化的形态,一种文化资源的存在,它本身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一个样本。
《岳麓宣言》作为研究的成果性文件,近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公布,标志着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产生了广泛国际影响,传递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让大家树立这么一种观念,所有的语言是平等的,所有的方言其实都是很美的,以前我们总有一些偏见,认为方言是土的、是俗的,是很难听的,但事实上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偏见。
http://www.centv.cn/p/33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