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史钩沉 -> 正文

我校一则消息入选《新闻联播》始末

发布时间:2010-12-09  新闻来源:郁章 

1985年暑假前,我校设立了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专业的语文系。对学校来说,开设了新系,而且开设的是前所未有的新专业,因而堪称一件大事。可是对于全市,更不用说对于全国,就算不得什么重要消息了。然而就是这则不为世人看重的消息,却由中央电视台在这一年63日的新闻联播中播出了。此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十七年,但其始末缘由,乃至当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语文系的建立,经过了两三年的酝酿和筹备。当然,此系成立的原动力是包括对外汉语教师在内的对外汉语人才的社会需求在急剧增大。

我当时是外语系汉语教研室的写作教员。我们教研室的同志们一直期盼着成立新系,因为大家知道,新系就是以汉语教研室为基础。正如我们所预料的,198558,院长吕必松(我校当时称语言学院,院长相当于今天的校长)在外语系教职员工大会上宣布:汉语教研室调出外语系,以其为基础组建语文系。

学校的这项决定使我们教研室的二十多位同志群情振奋、欣喜异常,对于如何庆贺语文系的诞生,大家出了许多主意,多数人主张找一家新闻单位把这消息报道一下。

我支持这一提议,而且说有个侄子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部当个小编辑。大家当即鼓励我利用这个条件,力争让消息上电视。教研室主任许树安、教研室前主任李润新(因即将赴埃及任教而卸职)十分关心此事,催促我抓紧争取。他俩还和我一起讨论并确定了这则消息的要点:北京语言学院设立新系,是为了成批培养对外汉语人才,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这不仅标志了对外汉语教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强化和规范已经受到重视,而且标志了汉语和中国文化地位的提升,甚至反映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回到家里,我按照上述内容及思路,写出了一篇600字的新闻稿,标题为《大量培养对外汉语师资,北京语言学院设立新系》。

我带着稿子去访侄儿。开始时,他表示为难;待他把稿子潜心地揣摩后,表情放松了许多,对我说:“您再把稿压缩一下,不要超过300字,应该能上《晚间新闻》,我力争吧!

第二天,我就对稿子做了处理,把稿子由600多字缩写到不足300字。随即用挂号信寄给了他。

530,侄儿在电话中告诉我,那条新闻安排在62的《晚间新闻》中播出。

次日,我十分高兴地登门造访了许树安、李润新(那时我不住在校内,并不每天到校),向他们转述了侄儿,即中央电视台新闻部的许诺,他俩也是喜出望外,说是要通知院领导。

62是星期天,我没有外出,一天都在兴奋地期待着,同时也担忧着《晚间新闻》:万一播不出去,可我已经跟系里甚至院里谈过了,不但会大丢面子,还会给人留下“言过其实”的印象。将近晚上10点,我打开电视,屏住呼吸等待着,终于来了!《晚间新闻》一条一条地过着,直到罗京宣布“晚间新闻播送完了,谢谢收看”!竟然没有我校的新闻。当时我怒火中烧,额头滴汗;本来我也想到:此事有难度,或许不能如愿。怎能料到就真的砸了锅呢!就又怨恨起侄儿来,哪天见到他,非狠狠地骂他一顿不可。由于当时打电话不方便,无法立即打电话申斥他。

我有收看电视《新闻联播》的习惯,如无特殊情况,决不缺漏。第二天,仍然是颓唐、沮丧的情绪,既不想说话,也懒得读书,唯有这晚7点的《新闻联播》没有破例,当播过了七八条新闻之后,竟然是我校的消息。当听到播音员那清脆的声音诵读的是我反复推敲因而烂熟于心的语句时,真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不知道此刻自己置身于梦境还是现实中。

198564,是我46岁的生日,晚上侄儿来我家祝寿。我对他说:“你小子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害得我前天晚上、昨天一天都生闷气!”他说:“我没法告诉您,你们语言学院那条消息是艾部长(广播电视部长艾知生)审查节目时从‘晚间’提到‘联播’的,这才往后错了一天。您这么走运,还不满意!

我实在很满意,我们汉语地位的提升,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灿烂前景,得到了艾知生部长,还有中央电视台那么多工作人员的认同和理解。北语的上上下下对此都会满意的。(原载《霜叶》,20029月)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