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孔院新闻 -> 正文

关西外大孔院成功举办西日本地区第六次汉语教师培训讲座

发布日期:2010-12-09  作者:孔子学院工作处 点击量:

语言形式反映了一个民族把握外部世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说话人的语用目的,思而后言,言因行发,这种重视语言的认知特点和语用特点的研究思路充分体现在本月24日在关西外大孔院举行的第六次汉语教师培训的两场讲座中。

本次培训上午由神户外国语大学的任鹰教授主讲,题目是《母语规则的“负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下午的讲座由大阪大学的金昌吉教授主讲,题目是《汉语语法教学》。两位教授都是研究汉语语法的知名学者,同时也都是具有多年对日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这使得他们的讲座具有相当多的共同点。

两位主讲人都准备了大量的日本学生的汉语病句,这些病句为讲座中的论点提供了翔实的论据。特别是金昌吉教授提供的病句,不仅数量大,典型性强,而且分门别类,非常系统,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参考价值。两位主讲人对病句的分析都极为细致到位,毫不含糊。更重要的是,从方法论上看,他们都非常重视分析这些病句在认知和语用上的成因。他们很重视比较日语与汉语在认知上的差异,比如在分析汉日被动句的差异时,任鹰教授指出日语多用间接被动句,而汉语多用直接被动句,这是因为前者重视心理感受,而后者更重视物理作用。再比如,针对通常认为“们”表示复数的看法,金昌吉教授指出“们”实际上表示的是一个不定量的“群”,从而很好地解释了为何“们”不能与表示数量的词语共现的原因。两位主讲人都很重视分析说话人选择表达方式时的语用目的,这种分析能够解释某些语法形式使用的限制条件。比如,任鹰教授对非常规语序的成立条件的分析,金昌吉教授对“了”的使用限制的解释,都非常令人信服。

讲座内容引起了20多位学员极大的兴趣,“解渴”、“管用”是他们最朴素最真诚的评价。以语病分析为基础,从认知和语用入手的研究方法,一切立足于为教学服务的研究态度,是这两场讲座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