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全球孔院 -> 正文

波恩孔子学院成功举办 “漫谈中国诗歌——从古典到现代”讲座

发布时间:2025-11-01  新闻来源:孔子学院工作处 

北语新闻网11月1日电通讯员 张奥京 摄影 张奥京)当地时间10月17日下午16点,波恩孔子学院与波恩大学汉学系成功举办了名为“漫谈中国诗歌——从古典到现代”讲座,此次讲座邀请到浙江大学蔡天新教授主讲,波恩孔子学院张道建院长主持活动。

蔡天新教授15岁考入山东大学,24岁获理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求是特聘学者,专攻数论。蔡教授也是一位作家,关于数学类、文学类、游记类的作品各10多部,另有外版著作30部。

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廉亚明教授Prof.Dr.Ralph Kauz)开场致辞

蔡教授从《诗经》谈起,介绍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展现了先民对自然、社会与情感的观察。《关雎》流露出的质朴情感,成为中国诗歌“情景交融”传统的开端。随后,蔡教授介绍了爱国诗人屈原及其浪漫主义精神与深沉的爱国情怀,指出楚辞为后世诗歌注入了个人意识与抒情深度。

在唐代诗歌部分,蔡教授重点介绍了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忧国忧民与王维的诗中有画。他们共同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体现了诗与人生、诗与自然的高度融合。进入宋代,苏轼与李清照成为宋代诗词艺术的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诗人,讲座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梦令》等作品,展示了宋人诗词兼具理性思辨与情感柔美的特质。

在近现代诗歌部分,蔡教授介绍了顾城与北岛等当代诗人,分析了他们诗歌创作形式与思想的创新。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体现了现代诗人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新思考。

讲座最后,蔡教授探讨了诗歌、数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并将中西方艺术作了比较,指出两者在差异中互为映照,展现出人类共同的艺术追求。

提问环节,蔡教授和现场观众就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影响到诗歌创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让听众在诗意与历史的交织中,重新认识了中国诗歌的传承与魅力。

编辑:吕美凝

审校:陈思远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