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暨第八届老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日期:2019-01-17  作者:中国老舍研究会 点击量:

1月11日-12日,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暨第八届老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举行。会议总主题为“老舍与中国传统”,下设老舍与中国传统文化、老舍与中国民间文化、老舍与中外文化比较、老舍作品的改编与演出、老舍作品海外传播、老舍经典接受史暨老舍研究学术史6个分论题。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以及日本、韩国、英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位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共提交老舍研究学术论文94篇,集中展现出当今老舍学术研究领域,特别是年轻一代学人的创新精神和思维成果。

 

 

老舍是世界文化名人,是20世纪最优秀的中国作家之一,也是北京文化的杰出代表。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的一个满族贫民家庭。他在小说、戏剧、曲艺、散文、诗歌各方面都有丰富而卓越的创作,其中尤其以小说和话剧创作的成就最高,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舍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51年,因话剧《龙须沟》的成功创作,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上演的话剧《茶馆》,被誉为中国话剧舞台的不朽杰作。老舍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影响深广,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广获国际声誉。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老舍研究会、北京语言大学、老舍纪念馆主办,老舍纪念馆、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承办,北京老舍研究会协办。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旺喜致开幕辞。他在致辞中阐述了老舍先生和北语的深厚渊源:1984年,在老一辈北语学人努力下,正式成立的中国老舍研究会就落脚在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老舍研究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老舍先生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师生对老舍先生作品的品读、欣赏和探讨,并且形成了良好的研究传统;北语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也最为雄厚,而老舍先生于1924年9月赴英国伦敦大学的东方学院任教,成为一名中文讲师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一个重要先驱。他表示,北京语言大学将一如既往继续支持中国老舍研究会的工作,支持对老舍先生的研究,预祝会议取得丰硕成果,圆满成功!北京语言大学孙钧政、常敬宇、李振杰、程娟、李玲、时惠哲、张书杰、李越、李东芳等学者及多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值得一提的是,参会的日本学者佐藤加奈子为北语毕业生。

通过两天的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从跨文化视野出发,多角度多元化地观照老舍创作,深入探究老舍与中国传统的关系,辨析老舍对民间文化、中西方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对比、吸纳与借鉴的内在理路,阐发老舍创作对当下民族精神建设的启示意义。关纪新、谢昭新、张中良、布施直子、逄增玉、张桂兴、石兴泽、杉野元子、李怡、王本朝、李玲、魏韶华、邵宁宁、孙洁等学者在会上报告了自己的最新老舍研究成果,许多学者还奉献出了一批最新的学术著作,如关纪新的《老舍评传(增补本)》、张桂兴的《骆驼祥子(汇校本)》及王本朝主编的《老舍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情怀》等等。

 

 

为鼓励更多青年学者加入老舍学术研究队伍,本次学术研讨会特别设立青年优秀论文奖,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郭聪(北语毕业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张引、暨南大学中文系的陈泽曼等6人获此殊荣。大会还进行了中国老舍研究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北京语言大学李玲教授当选为常务副会长,张书杰副教授当选为秘书长。

 

 

配合本次纪念活动,会议还安排与会专家11日晚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菊隐剧场观看老舍话剧作品《龙须沟》《茶馆》片段、方旭改编的独幕剧《我这一辈子》;12日晚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报告厅观看由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不成问题的问题》,听名家诵读老舍作品光盘;13日上午前往首都博物馆参加《老舍笔下的人物与街市》书画展开幕式并参观该展览。据悉,年内还将有不同的老舍研究新著问世,将老舍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活动持续推向纵深。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