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北语喜获四项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发布日期:2019-03-19  作者:科研处 点击量:

近日,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评审结果日前揭晓,我校中标4项。在此次中标的项目中,1项属语言学学科,3项属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中标项目中含规划基金项目1项,为语言康复学院张林军教授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大脑可塑性及其对言语和阅读发展的影响研究”;青年基金项目3项,为信息科学学院于东副教授的“基于语文教材的文本可读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语言科学院徐欣路博士的“百年汉语文白语码择用规范谱系研究”、 中华文化研究院陈皛博士“唐代丝绸之路上的外来绘画研究”。

项目简介:

1. 张林军教授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大脑可塑性及其对言语和阅读发展的影响研究”

本项目将利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和近红外光谱成像等电生理和神经影像技术,探索人工耳蜗植入与儿童大脑网络整体可塑性的关系,特别是大脑可塑性对言语和阅读发展的影响等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成果将完善评价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言语、阅读发展的行为测验和神经生理指标,有助于临床和康复工作改进训练方式,更好促进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阅读相关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2. 于东副教授的“基于语文教材的文本可读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文本可读性评价是分级阅读的量化指标,主要通过分析影响阅读难易程度的多种因素,综合给出量化的评价结果。目前,针对英文的文本可读性评价和分级阅读研究比较成熟,已经建立了权威的文本难度标尺。而目前针对汉语的可读性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项目以语文教材作为参照系,制定教材课文可读性分级方案,研究与之相适应的文本可读性自动评价方法,应用于教辅质量评估和中文阅读分级问题。

3. 徐欣路博士的“百年汉语文白语码择用规范谱系研究”

本项目的主体研究对象是汉语文白双言现象瓦解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类别文本的文白语码择用规范之间的谱系关系。白话文运动之后,白话逐渐替代文言成为汉语正式语体书面语使用的规范语码,但其过程十分复杂。百年来,不同的文本对文言、白话两种语码的择用往往秉持不同的规范观,造成两种语码的择用规范在不同类型文本中呈多态状存在,呈双线状演进,且这一演变模式直接影响到了当代,成为中国大陆汉语书面语和其他华语社区书面语某些差别的根源。本项目拟收集白话文运动以来使用正式语体书面语表述的语言材料,开展文言、白话语码在不同类型文本中择用情况的描写,连点成线,分析白话书面语的形成路径,构建不同时期、不同体式、不同言语社区书面文本中文白语码各种择用规范之间“多态双线”的谱系关系,并对其背后起制约作用的语言意识加以剖析。

4. 陈皛博士“唐代丝绸之路上的外来绘画研究”

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文明,沟通了世界人民的智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唐代是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绘画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外来绘画为传统的中国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唐代的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延续并拓展了汉代以来中外文明的互动。唐代绘画以兼容并包的心态吸取了外来文化,攀上高峰,分类梳理考察唐代绘画中的外来文化因素及其对唐代绘画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我们认识唐代传统绘画与外来绘画的渊源关系,立体把握唐代绘画的发展历程。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