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共商共建共发展 历久弥新中韩情——第七届中韩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

发布日期:2019-06-24  作者:孔子学院事业部 点击量:

618日,由北京语言大学和韩国启明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七届中韩论坛在我校逸夫报告厅举行,这是两校合作孔子学院平台上的学术交流项目之一。我校校长刘利、韩国启明大学校长申一熙在开幕式上做主旨发言,国际教育管理处/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陈丽霞主持开幕式。启明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孔子学院韩方院长金钰晙、中国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金东河、中国学系教授南大烨、尹盛焕;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国际教育管理处/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陈丽霞、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展明锋、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马铁石、国际学生招生处副处长周鑫、外国语学部高翻学院负责人王丽虹、启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魏义祯、关西外大孔子学院前院长贾卉、汉语国际教育学部汉语学院教授/启明大学孔院前任院长刘谦功、外国语学部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李美景、申旼京共同出席了开幕式。

两场分论坛分别由启明大学中国中心教授尹盛焕与北京语言大学孔子与儒家文化研究所所长/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方铭主持。会上,中韩两国学者就中韩关系与经贸合作、中韩教育与人文交流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刘利:促进中韩合作 共襄亚洲繁荣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在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首先对韩国启明大学代表团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中韩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彼此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千百年来形成了血浓于水的深厚友谊,我们有共同的文化基础、价值取向、审美标准和民族性格。回顾历史,中韩两国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互学互鉴的优秀传统。历史上,每当面对危难时,中韩两国人民都相濡以沫、患难相助。展望未来,中韩两国互为重要邻国和战略合作伙伴。

从中韩人文交流史的经验与启示方面看,当前亚太地区的经济正迅速崛起,太平洋时代呼之欲出,而东北亚将成为太平洋时代火车头。中韩两国是该地区的主要成员国,两国应积极推动地区的稳定繁荣,并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第一,增强互信,取长补短,彼此从对方身上汲取长处;第二,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相互给予坚定有力的支持;第三,密切合作,促进交流,共同促进双边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通。

对于中韩交流互鉴的四个方向,刘利提出四点方针:第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在承认文明差异的基础之上,以平等之心,包容之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语言交流为中前锋,以文明互鉴为边前锋,不断促进各领域的合作,在人类文明共同体的认知之下,进一步拓展,深化中韩之间的交往,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繁荣;第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从来都不是一面,文明也从来都不是一种。每一种文明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每一种传承到今天依然绵延不绝的文明,都有其存在之理。第三,开放包容、互学互鉴。随着中韩两国当代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交流的方向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北语将与启明大学一道,积极参与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框架项目;依托孔院平台,培养汉语人才,创新开展一系列重大文化交流项目;切实践行对人类文明遗产的保护和学习;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第四,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新形势下,北京语言大学将与启明大学一起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提升孔子学院“软实力”,使其更加适合韩国本土的文化环境,形成独具特色的、展示中华文化的亮丽窗口。

申一熙:重新构筑千年丝路“我们”的价值观

韩国启明大学校长申一熙以西方理性价值观的发展历史引入两千年来丝绸之路除了进行物质交易之外,还有令人刮目的意外收获:一是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包括多个国家地区间交流知性(Verstand)、科学、医学、艺术;二是交易商人之间自然形成的道德风尚,重视交易双方之间互相认同“你”、“ 我”的复数“我们”的价值观。

长期以来,以“我们”代表的价值观给丝绸之路全路程带来相对和平和繁荣。人类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地点都不曾出现过比丝绸之路的“我们”价值观更为有效的、持续不断的重大纽带(network)。在人类文明史上,再也找不到能够与丝绸之路的“我们”相比的价值观,维持数千年而长久不衰的个案。

目前虽见不到丝绸之路当时的繁荣景象,但丝绸之路所留下的探索精神、开拓意志、宽容态度早已潜移默化到东方人身上,尚存无疑。那种精神、意志、态度就是构成过去丝绸之路思维的核心价值,也是“我们”价值观的基本因素。眼下人类为了生存而迫切需要和谐的时候,有必要把“我们”的价值观视作人类历史来重新培养。在“你”和“我”相互交流、认识、尊重的道德基础上,重新构筑“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应该恢复在互惠并相互宽容的关系中共存的交流(mutatio)原理。这古老的原理必须要复兴。

继往开来:中韩关系与经贸合作发展正当时

在中韩关系与经贸合作分论坛中,韩国启明大学中国学系副教授尹胜焕以中国华为智能手机为例,对韩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选择研究进行了报告,他认为进入韩国的中国企业应开发与国家形象有关的、有个性的品牌产品,即品牌个性将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企业信赖度,从而成为在韩国市场上备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也将为有效的品牌市场导向提供差别化产品,这样可使中国企业在竞争中获取优势;

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智能金融专委会成员宋晓玲对全球经贸格局重塑新型中韩经贸合作关系构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从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韩双边贸易与投资、中韩经贸合作及新型经贸合作关系构建四个方面展开,表示双方要加快推进国家发展战略对接,重点做好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工作,深化金融合作,推动中韩产业园建设尽快取得实质进展,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启明大学助教授南大烨对于韩中关系对东南亚出口结构与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他综合了东盟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韩国、中国、日本对东盟贸易趋势和FTA签署及生效动向,并以世界经济中的潮流“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来分析东盟和东亚三国进出口产品和贸易往来的竞争力;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教授以潘基文与中国的联合外交为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生动有趣地通过分析潘基文与各国领导人的肢体语言引入,分析了潘基文的外交魅力,细数了潘基文对联合国作出的贡献,最后向在座的各位讲述了潘基文与中国的联合外交。

历久弥新:中韩教育与人文交流薪火相传

在中韩教育与人文交流分论坛中,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事业部张鹏以中韩书籍交流与文化传承为题,从书籍传播、书籍翻刻、书籍收藏等角度出发,论述中韩书籍交流与各自文化传承的关系。无论书籍由何人所著,身在何处,都需要人们放宽眼界,结合彼此的情况来分析,才能了解其本来的面貌,以及真实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各自的文化传承;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韩语系专家申旼京以四年制本科大学为例,对韩国语在中国的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汉语专业的发展提出两条建议,首先,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与学生需求,开设韩语+其他学科的专业课程;其次,作为扩大文化课程的一部分,有必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作为韩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以便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和韩国文化,并准确理解韩国文化。

北京语言大学孔子与儒家文化研究所所长/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方铭以文化共同体与东亚互信发表了演讲,他认为在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家庭作为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生活单元,自从出现以后,就是血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而从家庭扩展到社区,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乡土文化观念。乡土情怀扩展到家国情怀,由家国情怀再扩展到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观念。而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观念,就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中韩两国都是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进经济全球化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在寅总统提出的“包容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逆潮汹涌,中韩切实加强团结合作,推动国际社会建设开放型、包容型世界,促进世界社会经济人文等各方面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北京语言大学与韩国启明大学自1994年建立合作关系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两校在学生交换、教师交流、学术合作、孔子学院等领域建立了全方位、紧密的合作往来,成为中韩高校合作的典范。两校曾多次联合举办中韩学术研讨会,成果丰硕。两国学者对中韩学术、文化、历史及经贸等方面议题的深入交流及探讨,对促进东亚地区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在文化、历史方面的相互理解,增强区域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力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路口,北京语言大学定将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与启明大学密切合作,携两校之力进一步扩大孔子学院平台上的中韩人文教育交流,为促进中韩两国“国相交”、“民相亲”和“心相通”做出自己的贡献。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