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头条 -> 正文

亚太地区中文教育论坛暨亚太青年圆桌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日期:2023-06-06  作者: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 点击量:

为促进亚太地区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搭建亚太对话新平台,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良性发展,亚太地区中文教育论坛暨亚太青年圆桌会于2023年6月2日上午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楼报告厅隆重举行。论坛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韩国启明大学联合主办,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承办。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韩国启明大学校长申一熙、东帝汶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桑托斯、大韩民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韩国文化院院长金辰坤、泰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钟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教授、美国中文教师学会会长梁霞、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日本北陆大学理事长小仓勤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主持。亚太地区语言、教育、文化、传媒、科技等领域专家学者、驻华使节以及中外师生15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出席论坛。

在开幕式上,刘利校长代表北京语言大学,对各位嘉宾和代表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他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说,北京语言大学因办学特色和浓厚的国际氛围被亲切地称为“小联合国”。为了适应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和世界各国对中文人才的需求,学校最近成立了三个新的学院,并积极加强学科建设、丰富人才培养专业体系和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满足各领域对中文人才的需求。

  他说,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北京语言大学将努力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合作机构信得过、靠得住的好伙伴,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科研国际合作,通过基地建设、引智项目等,跟国际知名专家和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发布学术成果;二是丰富人员交流形式,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三是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中国学生参与赴海外交流,同时培养留学生们成为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加强合作孔子学院内涵建设,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利用北语学科及专业优势为学校的孔子学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全球的孔子学院建设提供示范和可以借鉴的办学经验。

韩国启明大学校长申一熙表示,中文教育的目地不仅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汉语,还要使其了解中国的文化与历史。为国与国之间、民与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交流获取知识和经验。此次论坛汇集了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本土中文教学的经验,并与各国面向中国学生的外语教育相联系,提出如何教授各个国家的语言的话题,为研究语言教育的共性与特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外语机器翻译的今天,这些研究和讨论为针对具有固有历史、文化和哲学传统的各个国家的语言教育,对于理解各国独有的文化特征,在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予以尊重,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沟通,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目的语国家的社会及经济活动中去,都具有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他希望未来能与亚太更多高校、机构加强合作,共享各种语言教育的创新成果,更加积极活跃地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桑托斯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地球上的所有语言。因此,需要像北京语言大学这样的特殊高等教育机构来推动各种语言学习。当下,我们需要创新方法与模式,以实现“科学促进知识和科学促进生活”之间的整合与和谐,这对培养今天的青年一代成为明天的领导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大韩民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韩国文化院院长金辰坤在致辞中说,语言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语言了解文化。由于“一带一路”的地理优势,以及和而不同的文化同源性,亚太不同地区对语言教育和交流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期待未来在大家的支持下,在亚太各界努力下,共同让中韩与亚太文明之花更加绚烂地绽放。

泰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钟鑫指出,语言文化在搭建沟通桥梁、增进民心相通、促进文明互鉴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修中泰交流之路,创中泰交流模式,是青年的重要使命与时代担当。我们期待与中泰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中泰青年交流与互学互鉴搭建更多平台。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教授、中文教师学会会长梁霞强调了中文教育对于中美青年友好,以及中美人文交流等领域的重要作用,也对未来中美教育文化交流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期盼未来北京语言大学与美国高校、机构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中美青年交流与互学互鉴搭建更多平台。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教授说,亚太地区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互通与文明互鉴,将有力促进亚太民心相通,为亚太文明传承与创新增添新的活动与动力。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亚太地区建设与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更大发展。

日本北陆大学理事长小仓勤在致辞中说,中文教育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中文教育在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交流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北语与北陆在中文教育合作与多层次中文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取得了多方成果。期待大家通过此次论坛能积极交换意见,进一步加强各方的合作与友谊。

为深入探讨亚太地区语言文化合作交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后疫情时代的新趋势、新路径、新模态,论坛下设了语言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文明互鉴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和人文交流新趋势与新模态三个平行论坛,以及亚太青年圆桌会。

“语言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平行论坛由韩国启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赵菁,韩国启明大学中国学教授、孔子学院韩方院长尹彰浚,韩国启明大学韩国语教育系教授、国际事业中心主任闵庚模,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教授梁霞,蒙古国驻华大使馆政务、教育参赞满都呼,尼泊尔蓝毗尼佛教大学国际处处长古马尔等专家出席,就语言互联互通的理念、路径以及创新实践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赵菁以《中国电影在韩国的传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为题,以韩国展映的200部中国电影作为考察的对象,就中韩两国电影的异同展开分析,并提出中国电影落地韩国市场的发展建议;尹彰浚的报告以韩国人如何学好中文为主题,强调在韩国以成年韩国人为对象进行汉语教学中,寻找韩语和汉语的差异和共同点,比较两种语言的话,学习的效果会很好;闵庚模强调,中韩语言教学需要关注韩语与中文的异同,并分析了学习韩语的中国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梁霞以《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模式的新思路》为题,指出广义上的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包括国情教学等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为语言教学中包含的文化要素教学和以汉语为工具介绍中国文化知识;满都呼说蒙中两国双方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源远流长,强调未来需要继续加强两国民族文化、语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并就如何加强合作提出思考与建议;古马尔就尼泊尔蓝毗尼佛教大学的中文教育发展情况展开介绍,分享今年开始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招收中文师范专业学生的好消息,并且期盼未来能够在当地开办孔子学院,以及中文考点。

“文明互鉴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平行论坛由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和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对韩传播事业部韩文专家金恩智主持,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亚太学会理事许利平,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王卫国,日本高级研究员兼顾问土居健市,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潘妧紗等专家就如何进一步密切增进亚太民心相通、搭建文明互解互鉴之桥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许利平以《全球文明倡议与周边命运体的构建》为题,就周边面临的挑战,周边的多样性,全球文明倡议与周边命运共同体意识到底是什么关系?如何通过全球文明倡议来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这四方面内容展开介绍;王卫国说中医的文化体现了中医的技能和方法,强调以传统的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类发展为中心;土居健市从日本学校建设、课程安排、学生发展等方面展开介绍,强调引进海外学生的方法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潘妧紗以时尚都市文化记者的视角,讲述亲身经历的中国故事。

“人文交流新趋势与新模态”平行论坛由韩国启明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教授、国际办公室主任朴盛浩,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韩国启动大学孔子学院前中方院长刘谦功,蒙古国立大学科学学院人文学部亚洲学系副教授额格希格,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编辑京盛,郑州贝斯特外语小学教师伍淡然等出席,就亚太文化交流现状、机遇、挑战以及新路径、新模式等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朴盛浩从服务视角解析中国留学生在韩国的学习、生活困境,并提出解决方案;刘谦功以《汉风与韩流——中外文化交流实例分析》为题,分别从汉风在韩国,韩流在中国两个方面展开案例介绍。强调韩流与汉风交相辉映,未来中韩文化交流必将迎来新趋势;额格希格以《蒙中、中蒙文学翻译概述》为题,从历史视角概述蒙中文学翻译概况,并就中蒙翻译情况进行比较性介绍;京盛说,讲好中国故事,对于知华友华家庭而言是一个大课题,需要一直探索。但意义重大,他乐此不疲;伍淡然说作为一名曾经在中国学习的美国青年,他觉得在中国学习是真正了解这个壮丽而伟大的国家的最好方式之一。随后他就中美关系发表了个人思考。


亚太青年圆桌会由越南东都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阮国偲和新汉学计划的博士:南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韩懋宇、北京语言大学的来自越南的苏映月、印度尼西亚的张天诚、柬埔寨的陈德林、蒙古的阿尼达等参加讨论,就青年在亚太发展过程中的责任、使命、期许、设想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阮国偲在题为《ChatGPT在国际中文领域中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中建议教师和学生合理地使用ChatGPT;韩懋宇就国家治理相关内容介绍自己的思考。强调国家治理重在平衡,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它不仅影响着家庭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国家和人类社会的进程;苏映月以《越南中文本土师资培养的现状及策略》为题,介绍越南中文教师的具体培养情况及困境,表示存在较大探索空间;张天诚以《印尼语-汉语双语者语码转换习惯对语言产出认知控制的影响》为题,分享了对双语者语码转换有关问题的思考;陈德林介绍了柬埔寨文献《华侨规》中的闽南语词例释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等;阿尼达围绕《黄帝内经》英译本译者的文化跨越介绍了中医药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古代与现代对意识行为的理解,《黄帝内经》译文中有关意识行为术语的翻译策略和探悉。

在闭幕式暨大会总结交流发言环节,韩国启明大学中国学系教授、孔子学院院长尹彰浚,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对韩传播事业部专家金恩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刘谦功,南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新汉学博士研究生韩懋宇分别就平行论坛及青年圆桌会,内容进行总结性发言,四位代表紧密围绕不同主题,对该论坛发言人的重要观点和建设性意见作了提纲挈领的总结和精彩的陈述。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以《语言互通 文化互学 文明互鉴——开创高校服务亚太人文交流新篇章》为题做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指出,铺好语言交流之路,创亚太语言文化交流模式,助力架设更加开放、包容的亚太文明对话网络机制与平台,培养更多亚太的建设者与友好使者,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与时代担当。他说,北京语言大学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亚太地区语言教育与人文交流:一是推进亚太地区中文教育与亚太青年圆桌会的常态化与机制化。二是深化亚太语言教育的互联互通。北京语言大学愿与亚太各大学、各组织一道,推动建立亚太语言教育合作联盟平台,积极推动联盟内机构间的“学分互认”“学分银行”“联合办学”等联通式语言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以及智慧语言教育合作;合作研发适应不同年龄亚太学生特的中文/语言类创新课程、教材、教学资源、以及智能化教学工具,联合开展本土中文教师职业能力培训等,为亚太师生提供更多来华以及赴联盟内高校学习与研修的机会。三是培育更多复合型语言文化人才。北语希望与亚太高校合作,加强高校间优势学科与专业的联通与合作,构建双边/多边以多语言学习为导向的语言速成模式、以了解社会文化为目标的高级研修模式、以职业应用为导向的“语言+”培养模式、以培养通识型人才为导向的本科联合培养模式、以培养卓越人才为导向的本硕博贯通模式、以文明互鉴为导向的多校园融通培养等模式为特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亚太建设与人文交流培养更多建设者与支持者。四是推动亚太文明传承与创新。建议灵活利用新技术优势,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运用新媒体手段,扩大丰富文化交流与互鉴的的渠道与途径,促进时时、处处、人人可学、可交流、可互动的语言文化学习新模态的实现,为亚太文明互学与互鉴拓新路、开新局。

此次亚太地区中文教育论坛的成功举办,是亚太各界积极推动落实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旨在搭建亚太文明对话新平台,加强亚太语言互学、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促进亚太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

(责编:王隽毅、王思宇)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