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兰身着一袭淡雅旗袍走上主持台,金发利落,笑容温暖,举手投足落落大方。她受到国家汉办的邀请,作为第三届孔子学院总部“开放日”活动欢迎仪式的主持人站在台前,一口熟练从容的汉语,听来流利自如,令人惊叹。
汉语之路,乐在途中
其实能讲一口熟练的汉语对索兰来说并不奇怪。她从小生活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那里靠近中国,当地很多学校将汉语作为第一外语,因此,索兰8岁就开始学习汉语。上中学的时候,老师曾带领索兰和同学们到满洲里学习了一个月汉语。在那一个月里,索兰对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因如此,从高中开始,她便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汉语学习当中。高中结束,索兰考入了后贝加尔国立大学就读于语言学专业,专攻汉语和英语。
大学本科期间,索兰曾参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汉语人才大赛”远东地区选拔赛,获得第三名,同时获得了孔子学院提供的留学奖学金,并利用这笔奖学金前往哈尔滨留学。在哈尔滨留学的那一年非常辛苦,她要同时完成两所大学的课业。繁重的学习让她几乎无暇休息,也因此错过了很多哈尔滨的美好,多少有些遗憾。
结束了在哈尔滨的留学后,索兰回国继续攻读本科。在这段时间里,她还参加了“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大赛”,她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赢得了欧洲组的冠军桂冠。再次回忆起那段时光,索兰眼中满是笑意:“虽然当时大家都很辛苦,有时候甚至不能睡觉,但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怀念那段时光。”那时认识的很多朋友到现在都还保持着联系,比如一起主持孔子学院总部开放日欢迎仪式的加拿大留学生傅大江,现在还能常常见面。虽说是一场比赛,但在索兰看来,汉语桥大赛更像是一场交流的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汉语爱好者们身怀高超的汉语技能齐聚一堂,互相学习、彼此沟通。索兰从中学到了很多,那不是师生间的传授与求知,而是平等的互动和共勉,这让她的汉语水平又有了全新的提高。
“‘火要空心,人要虚心。’我学到的还太少,我能学的还很多。”索兰很谦虚。汉语之路漫漫,未来的她仍将继续上下求索。
结缘北语,历久情深
本科毕业后,以汉语为主攻方向的索兰自然而然地选择到中国留学,继续攻读研究生。中国的高校何其多,索兰却钟情于北京语言大学。
其实最初的理由很朴实,索兰只是想找一所能在食宿条件上符合自己生活习惯的学校。而北语能充分尊重留学生的隐私习惯,提供给留学生适当的住宿条件,以及“北语食堂的饭菜真的很好吃,很符合我们外国人的口味。”“吃货”索兰说道。
真正来到北语,和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共聚首于“小联合国”,让索兰又有了当初参加汉语桥大赛时的感觉。和像自己一样离国求学的同学们朝夕相处,让身处异国的索兰感到不那么孤单。“其实很多在北京学习的留学生都会有一点孤独,因为语言障碍和诸多差异,所以朋友不多。”索兰解释道,“但是在北语不一样,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留学生朋友,这里对我来说就像另一个家。”索兰最好的朋友也是在北语认识的,她们都远赴中国留学,在北语相遇,然后像所有的闺蜜一样形影不离、互相陪伴,她们是彼此在异乡的家人。
不过刚到北语时,她也曾遇到过一个大难题,就是研究生管理平台。索兰在西伯利亚时,学校没有太多现代化的信息设备,而到了北语,她的学习和生活与这个信息化平台息息相关。初来乍到的索兰并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个现代化信息系统。“当时我还去负责老师的办公室一边哭一边说‘我不会用这个,您教教我吧’。”说起当时的难堪和烦恼,索兰不由得朗声笑起来。现在的索兰已经能轻松摆平这些麻烦,她已经加入了俄罗斯留学生会,并热情地为新来的被这些问题困扰的留学生们答疑解惑。
学海荟英,取精用弘
如果说从前热衷于参加汉语比赛的索兰更像一位挑战者,那么如今的索兰则渐渐敛去锋芒,醉心于博大精深的汉语研究。她很早就对汉语当中的语气助词情有独钟,曾经独立编写语气助词相关教学手册作为毕业论文的实践部分。而如今她的硕士论文也以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气助词“吧”为研讨方向。她发现了这个小小的方块字与中国文化中一些核心元素的联系,虽然是很小的发现,但索兰希望能将它介绍给所有人。说起这个话题,索兰渐渐坐直了身子,语速也越来越快,脸庞像瞬间被点亮了一般神采飞扬,不难想象在她胸腔中跳动着怎样的一颗热烈的心。
能写的东西实在太多,思绪如同打开了闸门,索兰的论文已逾三万字却仍然未能收笔。“我写论文的时候,看书、查资料常常忘记时间,有时看手表才发觉已经过去了五个小时,汉语有太多东西可研究挖掘的。”索兰笑着感叹。其实与其说是汉语的精深让索兰停不下钻研的脚步,倒不如说是索兰锲而不舍的努力和满腔热忱让汉语之美在她笔下淋漓尽致,也无怪乎许多认识索兰的人将她称为“学术型人才”了。
当被问到有没有像别的外国学生一样找一个语伴共同学习,索兰坦言:“其实学习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仪式。我更喜欢正襟危坐,严肃地独立学习,而不是在学习的时候和语伴聊天,所以也没有想过找一个语伴。”对索兰来说,交流当然必不可少,但那仅限于课业之外。如此看来,索兰倒真有几分独立自主精于钻研的学者风范。
“不过语伴确实是北语很独特的一个方面,它恰好能说明北语的国际化不是吗?”索兰这样说。这也是她学习之路上的又一助力。在这里,中外文化的交流覆盖了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她接触到来自各个国家的人,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出她未曾见过的火花。最重要的是,索兰在这里感知到了更多方位的对汉语的理解,这也让她开拓出更广阔的汉语天地。
青春多彩,生命多姿
“有些中国同学叫我‘学霸’,一开始我不太理解,因为‘学霸’这样的词在俄语中有些许贬义,不过后来知道‘学霸’在中国是一种夸奖。”索兰笑道。
索兰可不止是个学霸。
她喜爱跳舞,在前不久的艺术团专场表演上,她和同伴们为全校师生带去了充满异域风情的俄罗斯民族舞蹈。
她喜欢中国传统茶文化,对中国茶道颇有见地,曾在“高级汉语人才”之青年组储备计划活动上为大家表演古茶曲。
她对中国书法情有独钟,在书法练习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她痴迷于水墨渲染的中国意蕴,也沉醉于笔走龙蛇的汉字风采。书法能让急性子的索兰平静下来,在笔锋游走的时候保持沉静柔和。对于书法的热爱甚至也感染了索兰在俄罗斯的家人,索兰的妈妈也很喜欢中国汉字。说起这个,索兰不禁有些遗憾,在俄罗斯其实有很多人对中国书法感兴趣,但很少有专业的书法老师。索兰希望自己能学好书法,将来回到俄罗斯,让更多的人学到中国书法。
回到俄罗斯做一名汉语和书法老师也正是索兰的理想。怀有这样理想的索兰其实就像是一个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而她本人在听到这个定位后也露出了“但愿如此”的笑容。
不过索兰也坦承,她距离自己的理想目前还有些遥远,虽然有了大的方向,但是未来仍然有些模糊。她还有些摇摆不定,但又有谁的生命不曾经历过彷徨呢?
索兰很喜欢北京,但她的心常常回到遥远的俄罗斯,那里如今正冰天雪地,贝加尔湖沉寂在西伯利亚故乡。而窗外的北京灰霾笼罩,就如同还有些迷茫的她,但是霾总会散去,而阳光总会重新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