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北语人物 -> 正文

专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负责人于小植教授

发布日期:2018-12-25  作者:党委宣传部 点击量:

近日,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名单正式公布,共立项55项。我校中标2项,于小植教授申报的“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教材与数据库建设研究”是其中之一。

微信图片_20181225094756

项目主要探讨汉语和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教材中应有的呈现方式和阐释方法,探讨如何有可能由中国经验延伸为世界经验,由内而外延展实践路径,从学理层面发掘中国文化可能产生的“界外之响”、“化外之力”,倡导中国文化未来能对每一个世界公民的伦常日用产生积极影响。构建中国文化的诠释体系和诠释方式、构建中国文化影响模式元理论是研究团队在学理方面的预期目标。

构建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秩序中的新图景

于小植老师指出: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中国国力强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表征,是中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相遇与交流。迎接和应对全球化趋势,谋划中国文化成为区域乃至全球的主导文化之一,增强中国文化的输出功能,在多元文化体系中,积极重构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动的新态势,构建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秩序中的新图景是团队研究的战略性的立足点。

于老师在塞维利亚培训西班牙本土汉语教师

于老师在塞维利亚培训西班牙本土汉语教师

呼唤“文化”与“语言”地位的颠倒互换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已经发展到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阶段,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呈现出亟待战略性结构调整、呼唤课程革命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

于老师认为:在以往学界对于汉语国际教学的认知中,中国文化因素是以附属姿态进入语言教学课堂的,比如以往的学术论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文化应该进入汉语语言教学课堂”、“中国文化教学必须为汉语教学服务”这样的提法,但是我们现在要提出的是“中国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或者“中国文化引领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我们有必要突破以往的观念,提出“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地位的颠倒互换”,“中国文化教学”不应该停留在过去“进入课堂”的阶段。在新时代,“中国文化教学”应该“引领课堂”和“主导课堂”,由于团队对课程的定位不同,对“中国文化教材”的编写理念也是与以往全然不同的,是具有革命性质的。

文化教材的编写理念

于老师认为:“中国文化教材”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教材中如何建构和传达中国形象问题;如何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问题;如何发掘中国文化历史性复兴与世界性影响的深刻意蕴问题;以及如何树立汉语国际教育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理性精神问题。

因此,在新的中国文化教材编写中,她将秉持注重“中华思想文化源流与当代中国内在联系”的编写理念,采用融通中外、化难为易的编写方式,希望引起学界对于“文化同化”、“文化融合”、“文化杂糅”、“文化多元”等概念的重视和重新探讨。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反思以往“中国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流语境中是如何被理解的,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针对不同的国情、语情、宗教、民俗,研发新的文化教材,积极探讨如何运用汉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基于语言能力训练而展开的“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可以影响“情感地缘政治”的过程,是造就国际社会情感沟通的重要力量。

文化教材的创新之处

针对将要研发的文化教材、数据库与以往文化教材的不同之处,于老师指明:不同于以往教材中文化内容孤立无序或单向度展示,文化点分布随意性选取、散点状铺设、无规律罗列的模式,本次教材编写将按照“以文化知识为主线,以文化因素为隐线,利于粘附文化词汇群组”的原则编制经纬交错、立体多元的中国文化内容大纲,建构具有选择性而非面面俱到的、具有发展性而非固化不变的、具有开放性而非封闭的、具有灵活性而非按部就班的螺旋式文化题材结构体系,实现语言能力和文化传递、隐性文化因素和外化于语言要素的文化知识的融汇对接,以分层等级建构,体现文化内涵层级复现的次第演进规律,帮助学习者形成对中国文化的系统印象。

于老师(右三)与西班牙本土汉语教师合影

于老师(右三)与西班牙本土汉语教师合影

对于教材使用效果的预期

于小植老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效果信心十足,她指出:“我们将以“网络+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文化词汇;建立具有复现、层递、螺旋特质的树状文化题材知识结构。本次研发的文化教材和数据库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特征,将使汉语学习者在习得中国文化的过程中由低至高,逐渐具备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讲述能力、阐释能力、跨文化比较能力、迁移创新能力。”

于老师认为,从语言接触和文化接触的角度来看,一套成功、有效的文化教材,不仅可以让学习者达到对中国文化的“知”,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达到流利“说”和跨文化交际水平,最后达到“传”中国文化的目的。学生不仅能了解中国文化,而且能从跨文化视角把中国文化“说出来”并且“传下去”,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通过“中国文化教材”使中国文化对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伦常日用、修齐治平产生积极影响,满足国家培养外国知华友华人士的实际需要,这是我们编写的“中国文化教材”的重点应用价值。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